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研究了Pan/Ben(聚苯胺/膨润土)修饰电极对Fe(bpy)23+(铁联吡啶)电活性的影响,发现修饰电极中Pan含量越大,Fe(bpy)23+的电响应相应地增大.膜厚度与其峰电流值无关.  相似文献   
62.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以植酸作为掺杂酸,使用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植酸掺杂的聚苯胺电极材料。聚苯胺呈纳米棒状。结果表明,制得的聚苯胺比电容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达到480F/g。1000次循环后,比电容剩余为初始值的78%。  相似文献   
63.
聚苯胺膜修饰电极测定废水中的硝酸根离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恒电位电解法在铂电极上制备了导电聚苯胺膜.研究了在给定氧化还原电位下,聚苯胺膜修饰电极对硝酸根离子的响应电流随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变化关系.峰电流与硝酸根离子浓度在0.01~0.50mol/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r=0.9928,用于废水中的硝酸根离子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64.
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不同掺杂态聚苯胺,对聚苯胺的电导率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温度及反应体系酸度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5.
采用化学聚合的方法(循环伏安法)制备聚苯胺掺杂乙醇胺的修饰电极,并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和在抗坏血酸等物质存在下测定人体尿酸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发现该修饰电极在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pH=5.86)介质中,聚苯胺掺杂乙醇胺的玻碳修饰电极对尿酸具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在2.5×l0-6~1.0×10-5mol/L内,尿酸浓度C与峰电流Ip成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32.利用该法直接测定人体尿样中尿酸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63%,回收率为98.7%~100.77%.  相似文献   
66.
本文选用不同种类有机子质子酸作为掺杂酸和聚合反应体系,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导电性较好的掺杂态聚苯胺。通过红外光谱进行分析并确定掺杂态导电聚苯胺。利用质子酸PAMPS、氧化剂过硫酸铵(APS)和单体苯胺(An)制备出掺杂态聚苯胺及本征态聚苯胺。通过数字式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测定电导率。通过不同质子酸掺杂聚苯胺的电导率的对比确定了PAMPS为最佳掺杂酸。本论文研究的导电聚苯胺的电导率可以达到2.04s/cm。  相似文献   
67.
采用高分子凝胶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镍铁氧体,考察煅烧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以苯胺为单体超声乳液聚合制备了不同质量含量的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吸波材料。实验结果表明干凝胶在500℃下煅烧能形成均匀纯净的尖晶石型Ni Fe2O4;红外光谱显示金属一氧离子(M-O)键的特征吸收峰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有蓝移倾向。镍铁氧体/聚苯胺复合粉体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其中N原子与Fe原子形成配位键的电子效应使聚苯胺各个吸收峰都发生红移,当镍铁氧体的质量含量为15%时,红移最大,复合材料最均匀。  相似文献   
68.
20世纪的最后一个诺贝尔化学奖于2000年10月颁给了三位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中获得杰出成就的化学家:美国的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共享这个荣誉的三位化学家不仅私交甚好,而且在这个领域的开拓初期曾经共同工作过。  相似文献   
69.
以膜转移技术在铟掺杂氧化锡(ITO)导电玻璃电极表面构建聚苯乙烯微球有序排列结构,并以电极表面有序排列的聚苯乙烯微球为模板,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电极表面构筑了有序的氧化钨微球腔阵列,进一步在氧化钨球腔内电化学沉积聚苯胺,在ITO电极表面形成氧化钨/聚苯胺复合修饰层.在1mol/LH2SO4溶液中,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特性.  相似文献   
70.
使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高氯酸掺杂的聚苯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对掺杂态和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性能,考察了聚苯胺中掺杂酸浓度、聚苯胺用量、Cr(VI)溶液的初始浓度、吸附温度、时间以及溶液的p H值等因素与吸附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掺杂酸与苯胺(An)的摩尔比为1∶1时得到的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容量最大;室温下,当聚苯胺含量为0.1 g,Cr(VI)初始浓度为200 mg/L,溶液p H值为2,吸附时间60 min时,聚苯胺对Cr(VI)的吸附容量达到189.06 mg/g,吸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