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87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周彩娥 《天津教育》2021,(8):69-70,73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历久弥新的宝贵财富。裕固族农牧区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有利于规范裕固族学生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裕固族学生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浓郁的诵读氛围,通过多种方式向裕固族学生展示国学资源,优化裕固族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裕固族农牧区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2.
裕固族是中华民族的成员之一,其民族体育丈化是构成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的重要资源.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参观走访,论述了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起源和开发现状以及如何利用裕固族传统体育文化促进拳民族经济,并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学校体育教育当中.  相似文献   
53.
裕固族曾经拥有重要的碑铭文献和佛经文学。数百年来口头文学在传承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起裕固族汉语书写的当代书面文学兴起,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作家和有较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关注这一阶段的裕固族文学,梳理取得的文学成就,对探讨当代书面文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河西学院学报》2012,(3):F0002-F0002
一、专栏开辟背景 裕固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裕固族人口数为13719人。作为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地方知识的概念、在学校教育中传承失位以及可能的对策三个方面对首部裕固族教育研究专著——《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进行了评论,认为该书就地方知识在现代学校教育中的传承做出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富有学术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56.
裕固族杜曼氏族的历史渊源,在历史上作为姓氏和官职出现。  相似文献   
57.
在甘肃河西走廊的中部,雄伟的祁连山北麓,居住着历史悠久的裕固族。裕固族人口为12297人(1990年人口普查数),其中近90%聚居在肃南裕固自治县境内的康乐、大河、明花、皇城区及马蹄区的友爱乡,其余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拉玉固尔”。历史上曾被称为“黄蕃”、“黄头回鹘”、“萨里畏吾”、“撒里畏兀儿”等。1953年经讨论协商同意、取与“尧乎儿”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自己民族的名称。 由于历史的原因,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居住在肃南自治县西部的使用阿尔泰语系…  相似文献   
58.
《河西学院学报》2016,(6):20-27
贺卫光是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裕固族研究专家。在访谈录中,他指出,裕固族研究目前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年轻学者层出不穷预示着裕固族研究将迎来一个进一步提升研究水平的时代机遇,这将使裕固族研究在国际学术界有更多的声音。作为本族资深学者,他希望年轻一代裕固族学者在扎根本族深厚沃土的同时,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59.
《河西学院学报》2017,(4):23-29
在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人口较少民族人民生产、生活的环境和方式一直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各民族传统文化和语言传承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青少年学生群体的情况尤其严重。学校教育作为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理应肩负起传承重任。本文主要是对裕固族语言文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面临的困难提出了一些思考,对改进和加强裕固族学校语言文化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0.
口承活态文化对丰富民间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努力营造活态文化的传承机制。在口承文化空间日益缩小的态势下,搜集整理民间文化使其文本化也是必要手段。在口传文化文本化过程中,民间力量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