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056篇
科学研究   32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0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57篇
信息传播   2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着重介绍了国外青少年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研究.主要涉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动机理论,竞技运动的参与动机与退出动机,身体活动与闲暇运动动机,竞技运动和闲暇运动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身体活动水平与动机等方面,并分析了已有研究在跨文化、社会性动机和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2.
运用运动目标定向、群体环境和退出意图等量表,采用调查研究方法,对参加浙江省第十二届大运会篮球赛的运动员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运动目标定向、群体凝聚力与退出意图的相关情况及它们之间的因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社会定向与任务凝聚力、社交凝聚力呈正相关,与退出意图呈负相关.任务定向与任务凝聚力、社交凝聚力呈正相关,与退出意图呈负相关.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则都与退出意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93.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协议隐名股东即借名股东,又分为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和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非协议隐名股东包括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不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在特殊情况下即借名股东行使介入权或第三人选择借名股东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时,应作为公司股东承担相应的出资义务和责任。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未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明确规定,应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适用于全国的、统一的关于公司法的司法解释,系统地、具体地对隐名股东问题做出规定。  相似文献   
994.
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大动作,债转股对于盘活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金融风险,转化企业经营机制,推进企业改革,解决企业货款拖欠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债转股决不是“天上掉馅饼”,也是不是“最后的免费午餐”,其艰巨性和负面影响亟待引起重视。因此必须提高金融管理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和完善股权退出机制及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995.
美国风险投资退出“窗口”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96.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 ,是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举措之一。鉴于当前国有经济职能过泛、覆盖面过宽且效率低下的事实 ,以及市场经济中国有经济应该扮演的职能 ,这种战略性调整在竞争性领域 ,更主要地表现为一种退出。国有企业从竞争性行业的退出应该是有序退出 ,而不能是无序的退出。  相似文献   
997.
998.
招商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作股东的银行,1987年于蛇13成立,一亿元人民币资本,在3问房36个人开始,经过23年不断努力,现在招行的总资产已经超过22万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有750个网点,员工4万余人。  相似文献   
999.
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华人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大大放低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门槛和设立难度.在促进企业融资,方便公司设立的同时也使得瑕疵出资现象增加。股权转让风险加大。由于我国现行民商事法律未对瑕疵出资者是否具有股东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因此在实践中尤其是瑕疵股权转让中导致不少相关纠纷,本文仅对有限责任公司因瑕疵出资而导致的瑕疵股权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00.
李春 《职业圈》2011,(18):97-97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经常可闻可见,但又有多少智者能者真正理解了其本质内涵昵?人本管理,在极力推崇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企业财务目标的今天,似乎被理解成了尽可能地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发人力资源和重视运用人力资本。照此说法,它充其量不过是社会组织实现其自身功利目标的一种“现代化”的手段,而组织中的“人”并未摆脱其仅仅作为一种资源或人力资本存在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说得“不文明点”。人只是一种创造财富的高级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