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7篇
教育   1523篇
科学研究   189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73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5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将表象训练的原理运用于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为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和尝试.  相似文献   
22.
起跳效果历来是专家、学及教练员关注的焦点。背越式跳高中助跑最后一步技动腿着地瞬间就巳进入了起跳。采用三维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折的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探讨整个起跳过程内部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运动学特征可以用4个因子来表示,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分析,指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提高起跳效果,须增大蹬伸距离,提高蹬伸幅度,提高摆动腿平均摆动角速度,加大摆动力度和调整摆动腿制动时机。  相似文献   
23.
背越式跳高是目前最先进的跳高技术。在多年的训练安排上要以“速度为中心”进行训练,在少年时期首先形成“速度型”技术风格;在青年时期逐步形成“速度幅度型”技术风格;在成年时期逐步完善“速度幅度型”技术。  相似文献   
24.
在贴身近战时,不但要善于主动摔,而且还要在摔中善于变化,有的往往只知道猛力硬摔,却不知如何借力巧摔。一旦遇到对手较力硬抗就容易失败。所以有经验的摔跤手,都能做到攻守兼备、摔中有变、变中有摔。但无论摔法怎样巧妙都离  相似文献   
25.
跳高教学过程中,包括踏跳、腾空、过杆、落地等动作,都对头部姿势作出要求。因为头部位置的改变对完成动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是由于头部位置的改变刺激本体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身体肌紧张重新分配,产生状态反射,从而保证技术动作的顺利完成。综上所述,头后仰动作在背越式跳高的过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掌握好正确的头后仰动作,控制好头后仰动作的速度和幅度,形成最佳的过杆姿态对提高背越式跳高的运动成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头后仰”动作主要是靠主动肌的头夹肌、颈夹肌和对抗肌的胸销乳突肌,是属前纵韧带伸。在实际练习中应注重对这…  相似文献   
26.
背越式跳高技术及跳背越式的许多练习中,怎样发现错误,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及怎样纠正错误,这对许多教练员来说还是有难度的。一、助跑方面的错误:沿直线  相似文献   
27.
背越式跳高力量素质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力量素质是跳高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是一个动态系统,内部各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试图对我国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手段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影响专项成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8.
本文对香港优秀跳高运动员张宇浩的跳高技术分助跑、起跳和过竿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整体动作结构是先进合理的,但在起跳和过竿阶段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 本文应用的分析方法是运动生物力学实验系统中的一个典型方法,以此作为实例,说明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改进运动员技术所具有的功效,也揭示了胡鸿飞教授所倡导的速度型背越式跳高技术的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29.
30.
《新闻界》2022,(1)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囚徒"。在向理想的人与算法技术的"背景关系"的推进中,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找到恰当理性的方式与算法和谐共生,让算法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