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18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4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4):I0003-I0003
刘乐泉自2002年10月担任淄博市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以来,与全院教职员工一起锐意改革、开拓创新、辛勤耕耘,在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的同时,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稳步提高,被授予“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相似文献   
952.
音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与当地文化有密切关系。山东东部作为东夷文化腹地,是中国礼乐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虞舜作为东夷部族的首领,为中国古代音乐的传承发展,尤其是《韶》乐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创造凝结了东夷部族世代的音乐文化积累,并体现了东夷族在史前先进的礼乐文化。春秋时期,《韶》乐在东夷族祖居地齐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在中国音乐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953.
阿沃·帕特作为西方现代音乐重要的传承和开启人物,这篇论文试图建立起共时(帕特与当代音乐的关系)和历时(帕特对西方中世纪以及巴洛克音乐的传承)的坐标,勾勒帕特的创作阶段及其与宗教音乐、极简主义的关系,分析帕特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954.
荀子批判吸收先秦孔孟儒家天人合一的“中和”思想,提出在分的前提下的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协同,人与社会义分则和的群居和一之道,人与自身和谐的礼别异,乐合同。这些思想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训诫作用,可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精华和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55.
<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谈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教师,对后进生不能鄙视和体罚;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每个学生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作为教师应该细心的  相似文献   
956.
快乐羽毛球运动是指日常生活中羽毛球运动而非竞技运动。其运动理念为:乐、道、和。其中“乐”是直观感受、“道”是最高境界、“和”是核心理念。快乐羽毛球运动的实施应极大限度降低对外界的要求。快乐羽毛球运动训练的根本是心态的调适问题,用“圆方训练法”进行技艺训练,采取由小圆到大圆,由单圆到多圆的层进方略,把握圆中求方而不是方中求圆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7.
咏清贫乐     
李可知 《金秋科苑》2012,(15):116-116
为人淡泊胜如天, 欲富贪荣反累牵。  相似文献   
958.
王玉霞 《兰台世界》2015,(6):140-141
宋代名闻天下的理学家杨时曾提出追求自由、至乐的旅游思想。杨时一生浪迹江湖,游玩四海,是一个坚持不懈的旅游实践者,也是我国旅游资源的积极宣传者、开发保护人员,而今他的遗迹成为现代具有价值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959.
梁基英 《武当》2003,(5):53-53
谁不希望自己的生命之树常青,谁不希望幸福和快乐在自己身边围绕,那么,寻找“乐”字养生便是秘诀之一。“乐”是情志调摄法的核心。有关专家研究认为,人在精神愉快时,体内能分泌出多量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从而使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调节到最佳状态,机体对外界病原体侵袭的抵抗力加强,因而能防止多种疾病的发生。在此仅就“乐”字养生诀略述之。  相似文献   
960.
天人合一不仅是理学建构的终极目的,是理学范畴体系的完成,也是理学美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和要达成的最佳境界,而这一境界主要是通过“乐”来体现的。理学家对“乐”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他们一方面继承儒学前辈忧乐天下的精神,以大悲襟怀关注现实人生;另一方面又对“孔颜乐处”从本体论层次上加以阐释,从而为士大夫的理想审美人格找到了形上之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