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他的剪纸、书法艺术风格独特,造诣极高,尤其是他的剪纸领袖群像、十大元帅、八仙过海等,惟妙惟肖,融国画和油画于一体,具有深厚的素描功底,在中国当代剪纸界独树一帜,自成风格,在海内外有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52.
正一、古诗篇目简析诗歌是人类文化的先河。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枝奇葩,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是一种饱含情感和想象,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为了使这颗明珠继续璀璨夺目,小学语文课本从一年级起就要求学生学习古诗。《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  相似文献   
53.
《快乐阅读》2011,(6):193-193
张登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进修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班。中国书画创作院院长、中华龙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华书画报》副总编,三十余年一直耕耘不辍,潜心研究中国书画。精于中国工笔花鸟画,植长画龙,自成风格。  相似文献   
54.
中国因循思想的源头应该在老子"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的"辅",这是道家重视外在道这一哲学运思在实践方法上的自然选择,因循也成为道家实践哲学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星座;虽然由重视"道"和"法"的程度相异,可以分辨道家和法家,但法家重视"道法"概念本身就充分说明,法家与道家的紧密思想渊源;不仅如此,而且"道"和"法"虽然字义不同,但就它们都是外在于人的存在这一点而言,就显示出相同性;也正是这个缘由,因循同样是法家所重视的一个思想,且显示出精密的理论逻辑轨迹,它们既有何谓因循的界定,也有因循始发点的考量,而且有因循内在理由的追问;无论在老子还是法家,因循都是俭约的方法论实践。这对我们面临三大危机而行为实践的方法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5.
说到“本色”,不禁想到返璞归真、铅华洗尽、清水芙蓉这些美好的词语.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在我看来,语课的至美境界乃两个字——本色!2005年5月,我在全国小学青年教师个性课堂教学大赛上执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一课,就努力体现了“本色语”的追求.  相似文献   
56.
道教仙传自成系统,数量可观,其编撰历程可分为发轫期、成熟期、鼎盛期及衰败期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57.
艾珺 《文化学刊》2008,(3):171-172
清末"闲园鞠农"的《燕市货声序》里谈到,叫卖吆喝市声之类"货声"即为一种天籁之声,不仅仅"自成音节"尚可"存古意",还"可以辨乡味,知勤苦,纪风土,存节令"。这说法,用到竹枝词上面亦未尝不贴切。施蛰存  相似文献   
58.
柳青河 《教师》2014,(35):1-1
正近日,几则新闻让大学蒙羞。一是,据中纪委网站及官方通报,今年以来已有31名高校负责人被调查,平均每8天1名;二是,某高校"后EMBA"班规定,官员如果能推荐3名企业家学员,60多万元学费可以减免;三是,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站着35分钟讲完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台下坐着的首都多所高校新人学的研究生趴倒一片睡大觉。读罢以上新闻,不禁令人忧思,我们的大学怎么了?  相似文献   
59.
单纯     
北洼 《音乐世界》2007,(17):143-143
一头驴子劝告一匹马怎样才能正确对待与同伴的关系和友情。从前,有两匹拉货车的马。它们一起工作了很多年,为农民拉车。多年来,它们经常发生争执,不是抱怨对方出力太少,就是唠叨对方走得太快或者太慢了。一天,其中一匹马突然死掉了。剩下的那匹马对此非常愧疚和伤心。  相似文献   
60.
提起桃文化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陶渊明,在他的千古名作《桃花源记》中,借一个迷路渔人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没有政府、没有压迫、没有尔虞我诈,人人和平相处,处处丰衣足食的世外桃源。文章借渔人的眼,写道:"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为他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桃花源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