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7066篇
科学研究   209篇
各国文化   102篇
体育   258篇
综合类   239篇
文化理论   81篇
信息传播   104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3篇
  2021年   143篇
  2020年   131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63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829篇
  2011年   801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851篇
  2007年   589篇
  2006年   562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成长》2006,(8):8-9
物质生活丰富后,需要更多的精神追求。可什么是我们最值得追求的生活呢?杭州最近开了家性健康主题餐厅,但,性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2.
本文着重讨论校训的意义、校训与校风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校训转化为校风问题。  相似文献   
123.
根据价值工程原理,对隧道工程中的成本控制进行功能和价值分析,寻求功能与成本之间的最佳匹配,从而实现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功能,为建筑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上世纪90年代的一些女性写作,叙述主体平静冷漠,放逐价值判断,拒绝深度,漠视道德,甚至漠视自我。他们自觉地标示出了一种新的创作态度,一种新的话语方式。其背后,则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但它们对于人的心灵到底有何意义,则是一个有待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5.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6.
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诗文学家、佛学家、教育家。作为一代文化巨匠,他有自己独特的教子之方,他的儿子南一鹏的感受就是最好的例证。在我年幼的时候,我的父亲南怀瑾亲自参与了我的成长。有趣的是,我从小感受得最多的,都是父亲自己的亲身经历,甚至现在,我正重复着他所影响我的一切,体验和验证他的所为。要读书更要实践在还没有上小学的时候,父亲拿了几本书,要求我每天背诵,而且每天默记一段文字。读这些书,我读起来部很容易,感觉那种押韵  相似文献   
127.
好教育绝不是没有问题的教育,而是大家齐心协力解决问题的教育。江苏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倡导问题解决的价值取向,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省级教育部门的政策引导下,各市着力克服一些影响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尝试从更深层次推动基础教育的变革。  相似文献   
128.
《教育现代化》2006,(7):F0003-F0003
石牌中心幼儿园(以下简称“石幼”)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它坐落在全国学习的榜样城市——昆山市的北端。园内师资力量雄厚,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是幼儿健康成长、快乐求知的理想之地。目前,全园教职员工25人,现设有8个班级,拥有托、小、中、大(2-6岁)四个年龄班。  相似文献   
129.
张振龙 《天中学刊》2006,21(3):91-95
建安文人一改此前文人对待文学和文人的态度,在文学活动中既表现出相对的独立自主权,又具有明显的视己为文学家的价值取向,并把当代文才非凡、具有一定文学实绩的文人,皆冠之以“文人”、“作者”等称号。这不仅是“文的自觉”在文人创作主体和文学批评主体上的彰显,而且是“人的觉醒”在文人文学活动和文人自身文学价值上的体现,是建安“文的自觉”化的“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130.
朱妍 《现代语文》2006,(5):78-79
鲁迅和沈从作为我国现代学大师,他们怀有兼济天下的信念,自觉抗制污浊的暗流,抵住黑暗的阀门,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寻求解救泱泱大国的妙药良方,伴随着五四“立人”意识逐渐成为学中的核心命题,他们也在探索促使人觉醒的途径,茫茫黑夜中扮演了思想启蒙的角色,他们在旷野中引吭高歌,营造出一幅幅壮美悲凉的风景图去普渡终生。但他们选择的切入点又有着差异,从不同的视野关照古老中国的人性,调拨独特的艺术体系勾勒出两种迥异的审美追求。《祝福》和《边城》以蕴义的凝重和结构的微妙显赫于坛,渗透出两位大师的风格趋向,以双元的维度言说启蒙性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