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何景明作为前七子的领袖,一向以倡导文学复古著称。然而他真正追随李梦阳倡导文学复古的时间并不算长,大致从弘治十六年到正德二年。正德二年,何景明托病归乡休养,正德三年又被免官,这期间其生命方式及心态逐渐发生变化,诗歌创作呈现出向内收敛的倾向。其后期诗学思想之所以有接近神韵说的倾向,成为诗歌从格调说向神韵说迈进过程中关键的一环。在他居家时期,诗学思想已经有所转变。  相似文献   
52.
曹保顺 《当代学生》2011,(24):34-35
[宋]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③,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相似文献   
53.
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对佛禅的独到体会,使苏轼逐渐形成他独具特色的随遇而安、旷达自适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因“乌台诗案”之人生转折得以强化,黄州时期正式出露形成,岭海时期全面深化。苏轼旷达自适的个性在各时期均有多样化的表述方式和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54.
戴复古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深受理学的影响。其诗歌或者以理学思想为旨归,直接表达其理学见解;或者在写景叙事、往来酬唱中反映安贫乐道、从容达观的处世态度,清介自守、独立自持的心性品格,悠游泉林、静养其德的自得自适,蕴含着丰富的理学色彩和理学意味。其诗歌风格平淡质朴,用词不避俚俗,显示出理学在文字表述上的特质。  相似文献   
55.
吕村 《新闻爱好者》2011,(15):108-109
宋代写真的功能从重教化转向重审美,逐渐形成追求意境和诗性的表达,更加关注人的内心主观世界,注重自娱性,强烈抒发个人情感和民族情感。郑午昌指出:"唐代绘画,已讲用笔墨,尚气韵;王维画中有诗,艺林播为美谈。自是而五代、而宋、而元,益加讲研,写生写意,主神主妙,逸笔草草,  相似文献   
56.
陶潜与苏轼因所处时代背景、个性经历、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的不同,其心态也有很大差别,集中体现为自得与自适的不同。四个角度来比较两:(1)自我意识与理性精神;(2)悲与乐:生命体验与人生感悟;(3)境与通达;(4)避世与入世。  相似文献   
57.
李渔作为明末清初著名的文人 ,其小说创作既是世俗性的 ,又是职业性的。本文试图从明清时期的人文环境、地域特点及交友等角度探讨李渔小说创作的职业性倾向  相似文献   
58.
苏轼一生在政治风浪中时沉时浮,后半生更是屡遭贬放,且越贬越远,佛禅思想成为其逆境中的精神支柱.禅宗人生如梦、随缘自适、自性清静的思想让他在穷荒之所安之若素,处之泰然,以一种超然平淡的心态来处理贬谪生涯.禅对苏轼心态的渗透,不仅形成了其诗歌的独特风格,还铸造了他超然生死的旷达性格.  相似文献   
59.
既求享乐又重实用、既超世又入世是李渔人生观的总特征。这是一种以自适应为目标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观与明末清初社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是李渔人生遭际的产物。从《闲情偶寄》可透视李渔的人生观,而这一人生观尤其对李渔创作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0.
明初诗人高启论诗讲求自适的心理,并在诗歌创作中予以运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对闲趣的咏叹、讴歌,对人生的深沉思索;二、在抒发感情时加以理智的约束;三、安静而绵长的意象“雨”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