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1.
近来,有关“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出很多不同争议。在中国古代,退休年龄同样是一个敏感话题,有的朝代宽松,有的要求严格。古人管退休叫“致仕”,另有“致事”“致政”“休致”等多种说法,意思都是把手中的权力交还出来,退休回家。还有的朝代管退休叫“悬车”,也是年老不再使用的意思。  相似文献   
32.
因为“致”有“得到”的意思,所以往往有作者将“致仕”理解为“做官”而造成误用。如,《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二卷《张籍》中说:这样的局面下,知识分子的进身,除了应举致仕,更有不少人依附藩镇,以幕僚清客为进身之阶。这便是一个误用的例子。“致仕”的意思应是“辞官”。《春秋公羊传·宣公元年》:“退而致仕。”汉何休注:“致仕,还禄位于君。”与“致  相似文献   
33.
官员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唐代对官员的退休年龄、退休待遇等方面问题都有了明确规定,官员退休后基本都能享受原俸禄的一半以上,中高级官员退休还可享受“荫补”特权,这虽保证了退休官员晚年生活,防止了官僚队伍老化,但却形成了唐代中后期中高级官员的世袭制,严重影响了政府机能活力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34.
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宋代以前,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完整而严密的官吏致仕即官吏退休制度.北宋前期,宋代逐步建立了比较严密的官吏致仕制度.该制度规定了官吏致仕的条件、方式,官吏致仕后的俸禄待遇、安置以及致仕的奖惩制度等问题.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这个制度,推动了官吏队伍的新陈代谢,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欧磊 《天中学刊》2007,22(1):89-91
明代初年,统治者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巩固其统治地位,对在京文官的致仕做出了较为完善而合理的规定。在京文官致仕后,朝廷给予他们及其子孙一定的政治和经济优待。明初致仕制度的良性运转,对明代中后期的致仕制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欧阳修在亳州任上决意致仕,有遭人诬陷的政治原因,有受消渴疾病、眼疾困扰的身体原因。欧公的决意求退更有着深刻的道家因由:欧阳修与道家仙乡的际遇,在亳州拜谒太清宫,延访道士,得到提点;在道家仙源的文化场域中反思自我,汲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家思想,老而知止;萌生了退居颍州故居,与诗酒相伴,做逍遥仙翁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37.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38.
元代致仕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创建、发展到完善、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世祖朝开始,一直到文宗时期才结束。元代官员致仕有其自身的原因,官员致仕后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待遇。总体上,元代官员致仕执行得较为顺利。  相似文献   
39.
隐居在刘基生命中占据重要位置,与其政治生涯联系紧密。目前学界虽有关于刘基隐居经历的讨论,但尚未有全面梳理其隐居始末的论说。通过探研诸多相关史料,可知刘基重要的隐居经历共有四次,就其隐居之由而论,可概括为“投劾隐居”“寓居绍兴”“愤而辞官”“致仕归里”,四次隐居充分体现了刘基文学思想、政治态度、处事思维的变迁。  相似文献   
40.
清廷给予致仕官员的待遇,完全属于皇帝的特恩,具体有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致仕官员回乡后老有所依,另一方面,可以督促官员在任时能更加尽心地为朝廷效力,免除他们将来在生计上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