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6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9篇
教育   61983篇
科学研究   3604篇
各国文化   1860篇
体育   4246篇
综合类   2042篇
文化理论   569篇
信息传播   8186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728篇
  2020年   852篇
  2019年   818篇
  2018年   454篇
  2017年   1066篇
  2016年   1468篇
  2015年   2518篇
  2014年   6149篇
  2013年   5640篇
  2012年   6647篇
  2011年   7342篇
  2010年   6637篇
  2009年   6348篇
  2008年   7327篇
  2007年   5426篇
  2006年   4315篇
  2005年   3482篇
  2004年   2874篇
  2003年   2988篇
  2002年   2427篇
  2001年   2191篇
  2000年   1567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338篇
  1997年   292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诗经·邶风·式微》全诗如下: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此诗虽短,却在很多方面都极富特色。在此,我们在对全诗的词句、修辞等方面把握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将这首三十二字的诗歌的艺术特色加以分析。一、精巧凝练的语言1.重章换字,押韵和谐。《诗经》“风”中的民间歌谣,本来是可以演唱的乐歌,很多章句,具有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式微》诗上下二章只变换了两处文字,但就在这巧妙的变换中,体现出了作者用词的独具匠心。其一,一章“微君之故”和二章“微君之躬”。上下章只变换…  相似文献   
132.
作文评语潜在着一种美。这种美是语言艺术的再现,又是语言艺术的升华。这种潜在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小作者的心灵,可使他们倍感亲切,并为之振奋。  相似文献   
133.
琴房声乐艺术是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的摇篮,是每个声乐艺术人在声乐学习道路上所必需的最基础的第一步。而社会声乐艺术则在这一基础上,要求声乐艺术人在个人修养、演唱技巧及演唱风格等都应达到更高的水平。那么如何才能使琴房声乐艺术更快,更平稳的过渡到社会声乐艺术?文章针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4.
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手段的发展是日臻完善的,这种完善的过程在形容美女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作为艺术手段的铺陈描写,它从对形象的正面描写发端,经历了侧面烘托,再发展到效果性细节的形容,逐渐趋向于丰富和完善。集中是构成诗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同时又是其他文学形式所共有的审美要素之一,因此将其列为诗歌审美规范的独具的重要特征,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35.
顾拜旦构建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理论大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背景和顾拜旦的言论等文献的分析,认为:顾拜旦把人的和谐发展与世界的和平发展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出发点,通过奥林匹克的文化活动培养和教育青年.为了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理想的实现,他设计了各种仪式、文化活动,制定了各种制度保证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性、独立性和纯洁性.顾拜旦架构的奥林匹克运动既继承了古代奥运会的宗教精神、教育价值和审美艺术,又根据历史条件赋予时代精神,提出了崇高的奋斗目标,使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连接了古代文化、现代精神和未来理想,成为促进人类的和谐、和平发展的社会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36.
傅宁 《声屏世界》2003,(9):36-37
荧屏上热播(每晚播三集),观众们热看(创收视率新高),评论界热争——这就是“非典”时期在央视一套播放的电视剧《走向共和》的”三热”。这场热烈争论也有一个奇怪现象,即不争论演员表演,不争论摄制水平,不争论艺术质量(都认为演得好,拍得好,很好看),而是争论历史,争论政  相似文献   
137.
话说歙砚     
歙砚作为一种传承文明的片石一直被古今文人墨客和海外人士所垂青。《砚谱》记载了这么一段传说:唐朝开元年间,一位姓叶的猎人在追捕野兽时,发现城里的龙尾山上,有五色云霭缭绕,如锦衣覆盖,两侧有一缕云,宛如行龙浮游。他以为龙兆吉祥,就向山脚下的武溪走去,见溪涧石子光洁如玉,便捡了一块回家,经过人工雕琢成砚,湿润平整,研磨生辉。后来,他的子孙把砚献给歙县县令,转献给皇上,从此歙砚的名气也就传开了。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说:“涩不留笔,沉不拒墨,瓜谷而肌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  相似文献   
138.
郑德辅 《上海集邮》2003,(11):37-39
今年8月3日,以中国传统文化蕴涵奥林匹克精神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翩然面世,并已在此前经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签名确认,载入现代奥运史册。 历届奥运会的会徽都是东道主宣传奥运会最具权威的形象标志,异彩纷呈、别具匠心的会徽设计构思层出不穷,不啻汇成一幅现代奥运发展史长卷的精彩一行。  相似文献   
139.
艺术魅力的生成机制作用于多方面的因素。从艺术评价、创作心理、欣赏习惯及文学史观的角度来看 ,文艺作品作为人类情感的符号 ,其艺术魅力的生成中起着动力和源泉作用的是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40.
文化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可以划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产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1]将服饰文化纳入到这一广义范畴,它所包含的“技术”和“价值”体系,前者是指服饰本身,后者则是指服饰观念。因此,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不仅是器用层面上服饰本身的变化,也是服饰观念的更替。甚至可以说,服饰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深层次动力。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传统社会向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