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1篇
教育   112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戴望舒在中国新诗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一生的创作中,诗歌艺术观一直处在变化当中,但在变化中又有着统一。在其诗歌艺术探索中,他从追求格律的音乐美到打破韵律的束缚,从主象的现实到主幻的超现实,同时他又坚守着忧郁的诗魂,重视诗歌当中的情绪,坚持自己的纯诗理论,其诗歌艺术观一直起着引领的作用,在不同的时期创作出风格多样的诗歌。  相似文献   
82.
叶燮的“诗是心声”说蕴涵了丰富的美学思想,涉及了诸如诚、胸襟、品量、创新、工拙、是非、善恶、才人之诗、志士之诗、平淡之美等问题,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人以真、善、美为标准的艺术观和人生观而形成的独特化现象。  相似文献   
83.
李岚清是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音乐艺术方面的造诣也相当深厚。从他创作的作品和出版的专著中,我们可以将他对音乐艺术的观点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第一,音乐有助于提高人的全面素质;第二,音乐有助于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第三,人们应该多听经典音乐和优秀的流行音乐;第四,音乐在政治和外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4.
作为中国古代最为优秀的作家与艺术家,苏轼对文艺创作中的种种实际问题多有切身体会,其文艺观点因此往往能切中要害,点出关键,深化前人的相关理论。在艺术观察论中,苏轼分别从实证性、超功利性和事物普遍性的角度作了全面阐释。苏轼所论及的"灵感",是建立在对外物"熟视"的基础上,由外物触发而生的偶然而短暂的强烈创作欲望与创作冲动。苏轼的"成竹在胸"说,则提出了构思过程中"心中视象"的三个特点:完整性、生命性与诗意性。苏轼还提出了"随物赋形"的艺术表现论,意在强调诗意传达时"行止天成"的自然笔致与重"活"重"变"的"活法"观念。在艺术风格方面,苏轼赋予"枯澹"以极高地位,并指出其内涵是"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从一种张力性的视角拓深了前人对冲淡诗风的认识。  相似文献   
85.
艺术观察重在直接,表现力的强度很大程度来自形式的单纯。设定不同层次的标准,简化环节,让学习手段回到用手段直接指向目的上来。用最简单的点、线条、几何形状,加以朴素的组成原则,在尊重个人感受的前提下还原写生对象的外在特征。如果将抽象的学习式的训练恢复到客观对象的表面和绘画的平面特征上来,手段不再占据目的位置,限制变成自觉.乃至自由。  相似文献   
86.
人的观察视角不同,决定了观察距离的不同。但艺术观审中的“距离”则是一种超实用的审美距离;是日常心理距离向审美距离的跨越。由悲喜剧中的距离审美和假定性心理图式,展开接受美学的距离视野,以此论证艺术与生活中观审距离的生成。接受美学系统阐述了审美距离的生成在于“意义”与“自我感受”的连续性,即审美最佳效果的适中距离,而悲喜剧的艺术接受,最为典型地解释了审美距离的复杂性质;同时,从“生活”中的观审跃升到“艺术”中的观审,也需要心理“距离”的产生,它是两者转化的重要中介。  相似文献   
87.
对于如何评价作为批评家的托洛茨基,学界存有争议.主流观点一直将其文艺思想定位于“政治学的文艺观”.实际上,托洛茨基基于其深厚的学养,形成了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艺术观,即一方面坚守现实决定论,一方面强调艺术的独立性,肯定艺术形式探索的重要性,并以其独特的文体表达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他所有的批评实践.这一立场在苏联初期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从鲁迅的艺术实践来看,他是运用现代主义手法的好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这一面研究颇多,亦无争议。但从鲁迅的艺术(包括美术、戏剧、诗等)主张来看,他却是坚定的反现代主义者,这一面却鲜有梳理。这一“实践”与“主张”分裂的根源在于他将艺术当作参与社会、改造社会的工具主义看法所致,因为在战斗的时代里,艺术虽然未必反映真实,但至少与写实是孪生的。只有使人“懂”才能发挥其作用,只有写实才能使人“懂”,这就决定了他的反现代主义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89.
写作是语文能力的综合表现 ,也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语文教学的改革 ,学校越来越重视作文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而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目前中学生怕写作文的现状 ,教者应从八个方面培养他们作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90.
李琳 《华章》2012,(13)
生活与艺术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关系.艺术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观察和审美体验的结果的表现性形式,也是创作主体对生活独特的审美发现和对生命特殊的体会感悟的物态化结果.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艺术创作者要想创造出形神兼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境深意远的艺术作品,培养敏锐的艺术观察力和丰富独特的审美体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