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0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7514篇
科学研究   248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78篇
综合类   391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22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546篇
  2013年   516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720篇
  2010年   685篇
  2009年   619篇
  2008年   749篇
  2007年   545篇
  2006年   425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283篇
  2003年   347篇
  2002年   261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相较唐诗色彩的艳丽敷腴、意象的生气蓬勃、感情的热烈张扬,宋诗呈现着别样艺术风貌,前人总结为一种“老境美”。梅尧臣诗歌的老境美在宋代诗人中极其突出,表现于设色、意象、情感方面的艺术处理:一、设色上,梅尧臣善用冷色调淡化诗歌色彩美,庆历四年后,梅诗颜色字频率大为减少,兼以宽对形式稀释颜色字密度,突破唐诗敷腴色泽而转向以意为主的宋诗之途。二、意象上,梅诗意象呈现苍老特色,由“老”字修饰的诗歌意象如老马、老羝、老鱼、老蟹等俯拾即是。以“老”字修饰生存状态的词语更为丰富,如老父、野老、老僧、老癯、老年、樵老等,彰显着梅尧臣独特的人生体验和生存况味。三、情感上,梅诗情感处理呈现老年人特色,不再如唐诗飞流直下、宣泄无余,而是笔底存有千钧“忍”力,将深厚情感含茹于心,收蓄凝结不愿发泄,读者反复再读才能品味出“橄榄”般的无穷滋味。  相似文献   
22.
姜楠 《文化学刊》2022,(9):240-243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讲究情景交融,追求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意象是唐诗的灵魂,对唐诗而言,无意象便不成作品。本文基于文献法、分析法等,简要分析唐诗的兴盛与发展,探讨琵琶曲与唐诗的文化背景,重点就琵琶曲与唐诗中的文化意象进行解析论述。  相似文献   
23.
杨杰 《考试周刊》2022,(36):50-53
古诗词是中国的璀璨文化,是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品德情操、塑造学生健康心灵的优质文化内容。古诗词在用词、音律、意境塑造等方面都颇有讲究,加上古代的词语和现代的词语所代指的意义有些不同,诗词中地名、事件、物品也有了较大变化,进而使得部分学生无法深刻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魅力,无法洞悉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在此背景下,从音韵、意象和意境等方面切入,探讨如何高效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很有必要的。文章首先介绍了小学语文诗词教学中分析意象和意境的意义,接着简单分析了小学语文诗词教学的问题,最后重点论述了培养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4.
在实体与虚拟馆藏资源中多层面揭示文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索如何将实体和虚拟馆藏中现代文学资源进行归纳和综合,提取词的多种意义,分析意象、引申和感情色彩,揭示文本的多层面,从而加工成数字资源和文本检索工具书,以便提供给读者作选用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5.
对《小仓百人一首》中的芦苇和歌与唐诗中的芦苇诗歌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芦苇在中日诗歌中被赋予的感情色彩大相径庭。针对《小仓百人一首》中涉及芦苇的三首和歌以及提及芦苇的唐诗中具有代表性的六首诗,分析其各自不同的含义,重点解读了其中的芦苇意象。从芦苇这种常见的植物意象入手,探析在中日两国的诗歌中歌人与诗人赋予其的不同的思想内涵,期望能为进一步研究和歌与汉诗中的植物意象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6.
《聊斋志异》中花意象出现的数量和频率很高,构成了《聊斋志异》中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在美学方面,花意象与人物、环境、诗歌的结合,使小说呈现含蓄的古典美。从功能上看,小说借花形象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烘托出唯美的环境氛围,并以花意象为线索建构整部小说,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27.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猿声”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学意象。猿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猿声”意象的出现可追溯到《楚辞》,而大量用例则是南北朝时期。从文学地理学视阈看,长江上游到中游地区构成了“猿声”的主要地理空间。作为长江流域特别是巴东三峡自然景观之一的“猿”,以其独特的高亢悲鸣及其所生活的特殊地域空间,引起羁旅、流寓、被贬等过往文人的情感共鸣。在“猿声”意象的漫长发展定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激素的分泌,经常产生以烦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绪,他们往往对此感到不解,但又深受其苦。一名“学霸”女孩深陷烦躁情绪中不能自拔,心理教师通过意象对话疗法帮助她探寻烦躁背后的各种不被察觉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愤怒、压抑和委屈,从而调整认知,疗愈情绪,打开真实的自己,接纳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29.
元好问的寒食诗在意象选取上展现了他的独到眼光,其运用也显示了高超手法。作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在唐宋寒食诗深厚情感意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寒食”独特的取向;除此之外,元好问在他的寒食诗中引入新的物象或将以往寒食诗常用的意象翻新,构筑遗山寒食诗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30.
宋代词人杜安世,身世不详又无人考证,故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较为轻微,亦未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杜安世有《寿域词》1卷传世,其中有个别存疑之作,内容多为女子的愁苦相思之情,风格倾向于婉约。燕子、烟以及风意象使其词构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对词境的塑造与情感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