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80篇
科学研究   160篇
各国文化   127篇
体育   383篇
综合类   135篇
文化理论   50篇
信息传播   66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273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413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33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102.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3.
江南城市社会是中国古典审美文化的基础与背景,本组笔谈以"细读"的方式揭示了江南城市生活中特有的审美文化理论、结构与功能。刘士林认为,江南诗性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在这个严重物化、欲望化的消费时代中,如何守护与开掘这一沉潜的诗性人文资源,如何依据它提供的原理创造出一种诗化新文明,就是我们研究江南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的根本目的。朱逸宁认为,南唐文人在江南都市文艺精神的传承中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冯延巳有着不同于北方文人伦理精神的一种气质;李和李煜更为明显地体现出江南的诗性审美精神。曹茶香认为,以汴京为代表的都城民俗和以苏州、杭州为代表的江南城市的商埠风俗:汴京---兼容、平民化,苏杭---奢华、诗意化,在柳词中各得其所,相得益彰。伍波认为,李渔《十二楼》以"凡尘味十足"的文人眼光看待明末清初的江南社会,反映了重道义、趋私利、逐情欲的多元并存的江南市井文化精神。丁瑶认为:富春江畔所形成的这两种不同经济形态和社会生活,折射出的是人们的不同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是典型的中国乡土生活与城市消费对立。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如何提高当代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讲,古典江南城市生活理念及其审美实践方式,是一笔极为珍贵的传统人文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04.
文人画家是有士大夫气息,高蹈于山林、胸中有气味的中国传统文人精英。文人画家历来鄙视专业画家与画工。戏剧票友视戏剧为修身养性的雅趣,是娱己娱人的享乐方式,其内心视那些专业戏剧演员为“戏子”、“贱业”。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利用自己话语霸权把他们的审美好恶强加给了绘画和戏剧,并影响了绘画与戏剧艺术的发展,从而造就了文人画家与戏剧票友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美学取向的影响,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相似文献   
105.
黄厚江 《小学语文》2007,(10):64-64
江苏省苏州中学黄厚江在《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6期发表了《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遵循教学逻辑》一文,文中指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语文教学思考的逐渐冷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应该说,这是语文教学研究理性化的表现。而要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首要的是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教学逻辑。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学逻辑无处不在,最主要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教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一个充满历史气息的名字。三皇五帝千秋万代,华夏大地的经典,从没有消亡过。先秦诸子的思想,汇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然记得庙堂之上孔子的"克己复礼";山林之中庄周的"无功无名";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孟轲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苏州市区部分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参与运动健身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影响教师运动健身的因素,为提高苏州市区中小学教师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在中晚唐以来的世俗化浪潮与五代西蜀地区享乐风气的共同推动下,文人词与民间词相互借鉴吸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花问词由此形成。  相似文献   
109.
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除了名和字外,一般还有个特殊的称呼——雅号。这些雅号,往往是别人根据其名篇佳作而“赠送”的。了解雅号,认识名人,实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0.
我辈钟情     
董哲楠 《当代学生》2011,(24):39-42
留言编者所有的,所有珍重都来吧——在这里倾诉与细语。寒气渐深,却总有爱与钟情让你体味无限春温。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世说新语.伤逝第十七》,代题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