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68篇
科学研究   108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234篇
综合类   67篇
文化理论   21篇
信息传播   4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44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70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敏与朱英都是我“文革”以后的学生与同事,但他们从事的商会研究,却是我“文革”以前即已着手筹划而终于被迫中辍的课题。因此,他们合著的《传统与近代的双重变奏——晚清苏州商会个案研究》得以出版,帮助我了却了一桩多年未了的宿愿。记得早在1964年春天,为了筹备“中国近代社会历史调查研究委员会”计议中的有关资产阶级调查项目,我随同杨东莼先生前往天津,有幸看到收藏完整而内容又极为丰富的天津商会档案。同行的北大邵循正教授当时即有感慨,再三向我强调社会集团研究的重要性。邵先生属  相似文献   
42.
口述档案是亲历(见闻)者通过口述或转述传承,并通过规范化采集,以文字、声像等形式记录的档案资源,是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苏州市园林档案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开展了相关口述项目。文章从项目实践出发,探讨口述档案对文化遗产记忆建构的作用,并提出口述档案参与建构文化遗产记忆的路径,以期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记忆传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3.
《震泽纪闻》作为明中期苏州文人笔记代表,其对政治、社会事件及人物的记录颇受推崇。版本流传过程中丛书本与单行本并行,丛书本作为独立的版本形制,保留了文本早期形态,成为传播中的重要一环。单行本则因所据史源材料、政治立场、创作心态与审美主旨的转变而有所改动。两种版本的差异展现明中期苏州文人创作形态的多元变化,并成为文人笔记书籍形态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4.
45.
46.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出现了大量的边缘社区。边缘社区空间的变化,不仅使得社会问题增多,同时也弱化了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强化边缘社区党组织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作用,加速边缘社区转型,必须从社区的具体实际和面临的问题出发,明确党组织在集中居住社区的领导核心地位,确保党组织在社区各类组织机构中的主导作用;转变党的工作机制,强化党组织的利益整合功能,维护社区的稳定与和谐;寻求财力支持,建立稳定的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借助当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活动以及党员进社区活动等契机,寻找社区党组织的发展点与生长点;加强人力资源与制度规范环节,引领社区党员与群众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47.
一禾 《同学少年》2011,(1):33-33
想象中的苏州,总是与“杏花雨”、“杨柳风”有关,总是与水墨图、卷轴画有着共通的意蕴。苏州,应该是比杭州更为江南的地方了吧。  相似文献   
48.
张文明 《文教资料》2011,(33):229-230
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转变期,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转型期和教育的人力资本投资快速增长期。同时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为苏州的高等职业教育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49.
余秋雨的《白发苏州》在“大文化观”“大历史观”“大时空观”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以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浓烈的文化感悟来关注、审视、反思这座持续繁华了2000多年的古城,从而凸显出古老苏州内敛含蓄、兼容包含、侠骨柔肠、张弛有度的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50.
申建华 《江苏教育》2006,(1A):18-19
在苏州发展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苏州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源远流长.社会崇文尚教、政府弘文励教。教育不仅是苏州文化的内涵特征,更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尊师重教自古以来就是苏州的优良传统,环境支持和政策保障历来是苏州教育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苏州教育坚持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不动摇,坚持率教育发展之先、率深化改革之先、率教育服务之先、率全面育人之先不放松,基本上实现每十年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