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1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教育   23014篇
科学研究   1587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223篇
综合类   1231篇
文化理论   121篇
信息传播   1270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465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46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227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899篇
  2015年   1476篇
  2014年   2765篇
  2013年   1973篇
  2012年   2082篇
  2011年   2499篇
  2010年   2165篇
  2009年   2156篇
  2008年   2129篇
  2007年   1714篇
  2006年   1125篇
  2005年   858篇
  2004年   679篇
  2003年   593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80篇
  2000年   39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一种特殊的公文形式,在语言凝练、句式选用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语用特征。本文尝试运用韩礼德的语域理论,以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探讨其语言特征,揭示政府如何通过遣词、炼句和谋篇等向民众传递其执政理念,实现其政治说服力和感召力,以期更好地理解政府工作报告的语言机制和内涵,丰富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942.
在二语习得领域,最根本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和变化有关,微变化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微变化研究法,指出微变化研究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并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语言学领域中运用微变化研究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43.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晚来风急"一句"晚"别作"晓".回顾《漱玉词》的版本情况,发现宋代选本中并未出现这首词.首次收录《声声慢》的是明代的《词品》,此处作"晚".经进一步统计《全唐诗》和《全宋词》中"晚来风"与"晓来风"的使用情况后,发现"晚来风急"出现的次数较多,而没有出现"晓来风急"的用法.再综合本词的写作时间和整体内容,发现"晚来风急"更为合理,符合时人的写作习惯.  相似文献   
944.
采用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二语习得的理论进行研究,提出二语习得就是运用第一语言学习能力学习第二种语言.同时认为在学习中,通常都是充分利用日常环境进行语言交际,逐渐地就具备了第二种语言的运用能力.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给二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角.目前,二语习得被纳入到认知科学领域,重在提高人的语言认知能力,以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945.
汉语委婉语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汉语交际得体性的重要表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中高级水平留学生的汉语委婉语习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中高级水平留学生虽然对委婉语有一定认识,但在理解和应用上都不太理想,原因包括部分委婉语的使用情景学习者少有接触、教师对学习者表达较为宽容、文化差异导致的思维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补充委婉语教学、教师严格要求、设置情景练习、注意文化引导等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46.
《体育与科学》2017,(3):51-57
采用知识考古学、文字学和口述史等跨学科研究方法,从身体认知(体认)的视角,以巴蜀图语中的古彝文字为例,筛选动静各两个图符("摔跤"与"赛马")探讨古彝文字与身体活动的关系。研究认为:身体活动与古彝文字的形成具有契合性,即:身体活动导引古彝文字的衍生与形成;古彝文字进一步规训彝族人的身体活动行为,促成彝族人对民俗活动技能的习得并延续教育传承功能。  相似文献   
947.
马竞 《世界文化》2013,(12):46-48
英文手书是一门古老的艺术还是一项通用的技能?从艺术角度而言,整洁精美的字体外观是它的主要标准;从实用角度说,手书又是一种工具,通过它人们可以轻松地将个人的思想记录到纸上。  相似文献   
948.
《道德经》的传播主要包括语内传播和语际传播,文化意象的错位也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首先,《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经历了历史空间的行旅,从古代穿越到现代,译者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因为时空的距离而产生文化意象的"失落"。这一点从各家对老学的注解可见一斑;其次,《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在跨文化的语境中被省译、误译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外译过程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有的是因为翻译底本的选择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因为文化意象的在异域文化中的空缺所致。总而言之,文化意象的错位大大影响了《道德经》的翻译文本质量和《道德经》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梳理并分析《道德经》中的文化意象错位,既是文本传播的需要,也是翻译活动文化转向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49.
付翠 《职业圈》2010,(5):213-214
委婉语是人类使用语言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委婉语可以反映出各种各样的社会心理.从而也体现出了委婉语的各种社会交际功能。委婉语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于我们学好英语,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50.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0,(6):110-115
考察满语和锡伯语在辽宁地区的存在和使用情况,并查找导致二者在辽宁地区濒危或濒绝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通过我们的研究和分析,让语言濒危问题不再仅仅是语言学家、语言学界关注的事情,而将其推到全社会的视野中,在更大范围内引起共鸣和重视,以便聚集更大的力量,一同投入到这场维护语言生态平衡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通过对二者的共时比较研究,也便于我们从二者的"同"与"不同"中更好地洞悉语言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语言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从而有的放矢,因"语"施"救",有助于我们采取更加有效的、更具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抢救和保护满语就是在抢救和保护锡伯语,反之亦然,二者具有互相借鉴的意义。濒危语言的抢救和保护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协调。除了语言自身的因素外,濒危语言保护还要从语言使用者对濒危语言的语言态度、政府角色的介入和支持、生存的外部生态环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重点把握。濒危语言的"保护方式"应该区分为保存和保护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