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7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04篇
教育   5425篇
科学研究   1034篇
各国文化   19篇
体育   209篇
综合类   286篇
文化理论   60篇
信息传播   110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43篇
  2014年   834篇
  2013年   567篇
  2012年   706篇
  2011年   683篇
  2010年   663篇
  2009年   617篇
  2008年   574篇
  2007年   476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29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随着功能语言学的快速发展,话语分析学科的理论不断健全和完善,国内外很多学者从各个视角研究了多种语篇类型。然而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献都是关于英文歌曲在外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在英文歌曲歌词语篇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文从语气系统及其人际功能的角度出发,对英文情歌歌词进行语篇分析。本文运用韩礼德功能语法的语气理论对英文情歌歌词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以期说明语气系统是如何在主语和语气类型两个层面实现歌曲歌词的人际功能的。  相似文献   
112.
外语学习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出现错误不仅是自然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初级英语写作教学中应用差错分析理论对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大有裨益。教师应当因势利导,让学生避免或少犯类似错误,使其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113.
历史是人类过去行为的记录.建立在存留的证据之上。历史表明,人类事务中的所有模式和问题都是一个复杂发展过程的产物。通过使这一过程清晰化.历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人类经历中获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4.
运用案例促进商务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出现的学生在商业知识和经验,创新思维和商务氛围欠缺等问题,案例教学法在促进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且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法,能和其它教学法很好的结合,并有互相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涵着丰富的商务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风俗、商务礼仪习惯等。在英汉语言化中,某些商务英语词语所指与汉语表面上一致,而含义却不同,这就是语言化差异。培养健康的商务化意识有利于商务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16.
情态是系统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广告通过广告语言来引导消费者,对广告语的情态分析,从而更好的帮助我们分析其语言的人际功能。本文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对英文商品广告语篇中的情态量词、情态取向及相应的情态责任展开研究,从而发现情态在英文商品广告语篇中发挥具体的人际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17.
论述涉外商务谈判人员掌握谈判的语用策略的必要性,探讨起积极作用的语用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具体适用的三个方面,即礼貌语用准则、委婉幽默和含蓄模糊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8.
从谈判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商务谈判中常见的难题、冲突及僵局,讨论并总结了商务谈判中较为实用的应答技巧。  相似文献   
119.
写好章必须慎重对待章结构,特别是章的开端和结尾部分。本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开篇和收尾方法,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辅以以合理的展开段落和有关写作技巧,就会写出好章。  相似文献   
120.
本文从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对语义即语言或言语的意义进行分析,对语义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语言的理解和翻译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理解原文的语义,同时要采用正确的技巧和方法翻译出准确的语言.语义研究为翻译操作提供了一个理论根据。苏联翻译理论家巴尔胡达罗夫和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伦的观点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