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171篇
科学研究   264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212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255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400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449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郭娟  王芳 《海外英语》2011,(12):227-228
英语习语承载着英语国家的特色文化及独特的思维方式。笔者以目的论为依据,结合实例来分析文化全球化下英语习语的翻译,提出了"歇后语和类歇后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2.
袁玺 《海外英语》2011,(3):250-251
英语习语是英语民族长期积累下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其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该文以表示"高兴"和"悲伤"的习语为例,对习语中的隐喻现象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隐喻在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隐喻的生成和理解正是来自于人们对社会实践的认知方式和过程,反映了语言与人类思维、认知的关系。  相似文献   
53.
李曼钰 《海外英语》2011,(5):271-272
认知语言学认为习语是在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规约常识着三种认知机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习语是概念的、系统的、可分析的,而非任意的,这就为英语习语教学提供了教学依据。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利用习语的认知特性,根据习语的认知理据进行教学,注重对习语认知分析的课堂输入,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正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54.
于潇洋 《海外英语》2011,(5):178-179
美国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在代表作《翻译、重写以及文学声誉的操控》提出并阐述了"操控理论",从此,操控理论在翻译界引发了一场革命。该文阐述了操纵理论的内容,分析英汉互译中译文操控理论的应用和影响因素,作为英汉互译的过程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差异、文化交流和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55.
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词汇的联想意义总是体现了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因此,语言的词汇意义除了概念意义外,还添上了几分异彩斑斓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  相似文献   
56.
刘杨 《文教资料》2011,(16):33-34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而固定的表达方式,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英汉习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体现了民族的历史进程、思维方式、生活习俗等,因此,习语的翻译不只是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所以习语中的文化因素是我们做翻译时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57.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宜宁  应巧雅 《文教资料》2006,(36):176-177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本文阐述了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并分析了英语习语翻译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8.
59.
张文郁 《现代教育》2003,(17):73-73
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语文教学不能老是对学生死板的灌输语文知识,而应当凭借各种手段,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综观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重视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60.
习语是英汉语言中的精华,是人类语言所具有的共同文化特征。由于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政治科技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及鲜明的民族个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