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  相似文献   
12.
《岳阳楼记》是我国传统人精神的一个表征,是北宋庆历之际时代精神的聚焦,是一群在政治上遭遇迁谪厄运的士大夫高尚人格凝成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如何开发学生脑中那一个密封的古诗大宝盆?经过几年的探索,我认为从三大方面一起施行,效果比较好。一.给学生编辑古诗文名家生平的故事,作专题学习。古代散文家,我首选唐宋八大家苏轼等人,古代诗人,选择李白、杜甫、刘禹锡、范仲淹、辛弃疾、陶渊明、王维、王勃、白居易、李商隐等诗人,编辑他们的生平故事。当学生熟悉他们的人生经历,把作者和古诗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美即完善朱光潜美即完善说与美在物体形式说是既有关联而又有区别的:关联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大半同时持美在物体形式说,区别在于持美即完善说者还要替形式美找出一种名为理性的而其实是神学的  相似文献   
15.
马志伦 《语文天地》2011,(11):43-44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唯一的一篇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是年王安石33岁,任舒州(治所在今安徽安庆)通判。宋代写山水一类"记"的文章不少,知名的有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范仲淹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16.
幽你一默     
@闲言:非一般给力1.都说姐漂亮,其实全是妆出来的。2.人不烦我,我不烦人。人若烦我,爱慕骚锐。3.消防车,再不来,火就要灭了啊……4.本以为范仲淹是岳阳楼的楼主,结果鲁肃才是,老范只是个跟帖的。5.忽悠我?没门,窗都没……6.夜观天象到两点,天倒还有,象愣是没看到一头。7.我本下定决心要中今晚的彩票,结果还是意志不够  相似文献   
17.
1989年江西省临川市上顿渡颜家渡范村发现了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家族的《范氏族谱》(以下简称《族谱》),经考证,作者系范氏家族第39代元孙。初版《族谱》是由范仲淹牵头组织编修并亲自作序,于宋皇祐三年(公元1051年)正月八日出版。此次发现的《族谱》为第十五次修谱版,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夏修订付印的,共分九卷,为木刻版本,迄今已有70年了。  相似文献   
18.
以史料为据,说明"孔颜之乐"在宋代儒学复兴的过程中成为理学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成为他们的高尚精神追求。传统认为周敦颐在宋明理学中最早提出"孔颜乐处",经过研究论证了范仲淹较周敦颐更早关注、追求"孔颜之乐",并以此激励后生,为北宋儒学复兴培养了一批人材。  相似文献   
19.
《先生们》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著名作家李辉的又一力作。聚焦了35位中国文学界、哲学界、美学界等众多领域的大家身影,如沈从文、汪曾祺、萧乾、骆宾基……这些屹立一方的先生们犹如灯塔,各自照亮一方山河。为后生立德之标杆,树学之规范。书中作者阐述了他与各位先生的经历与掌故,无论是史料的爬梳,还是人物的品评,均有不同流俗之处。可谓在余音袅袅里听得千年前范仲淹先生的长叹:“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相似文献   
20.
谭小萍 《教学月刊》2007,(11):29-30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达。以后就有孔子"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