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教育   7528篇
科学研究   902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437篇
综合类   476篇
文化理论   71篇
信息传播   1661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56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302篇
  2019年   29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11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404篇
  2014年   776篇
  2013年   661篇
  2012年   758篇
  2011年   800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815篇
  2008年   873篇
  2007年   764篇
  2006年   579篇
  2005年   430篇
  2004年   300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03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本文以国外传播理论教材的译介作为视角,考察了欧美传播理论话语在中国的诠释和变异,研究了西方客观经验主义的大众传播理论如何被潜移默化地等同于传播学的过程,同时以《传播理论导引:分析与应用》为例,对我国目前传播学的教学与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应该进一步开阔视野、注重研究范式、重新思考传播理论的教学与应用。  相似文献   
52.
建立口述档案 传承文明历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历史变迁造成史料散失的教训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口述史和口头传说的调查与收集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展开,由此而形成的口述档案工作引起了国际档案界的普遍重视。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国际档案大会都曾对此进行过讨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纂的《档案术语辞典》将口述档案(Oral Archives)解释为:“为研究利用而对个人进行有计划采访的结果,通常为录音或录音的逐字记录形式”。  相似文献   
53.
从科学范式、学科本体论的双重视角对国内外广义文献观、动态文献观、人文文献观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54.
李国秋  吕斌 《图书与情报》2004,(6):29-34,38
文章根据科学学理论对经济信息学进行思考与探索,认为经济信息学目前还缺乏统一的学科范式,尚处于前科学向常规科学发展的中间阶段,经济信息学要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目前应加强理论研究,将研究重点转向建立统一的学科范式,并在学科范式的支配和指导下规范经济信息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5.
网络学术出版的范式革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8年,丹麦国家技术知识中心及丹麦图书馆宣布,纸质印刷的科学期刊对于他们来说将成为历史.他们决定逐步淘汰印刷品,而通过网络将电子科学期刊直接送到研究人员的办公桌.2003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因不堪图书重负,不得不将部分图书及期刊移置其他大楼.这两件典型事例说明,纸质印刷的,学术出版面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56.
数字化资源的范式表现:专指性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数字化资源的范式表现为背景,重点论述了专指性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策略,并以实际案例说明。  相似文献   
57.
北青 《航空档案》2004,(11):76-77
1913年至1915年,蔡锷困居北京的那段日子里,所住的地方在如今的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所普通的宅院中。经近百年变迁,现在是普通民宅。院内的建筑已多有变动,但基本还保持着原先的格局,前后院之间的过门似乎仍是当年的模样。院内尚有数株老槐,瘿节累累,给人以历经沧桑之感。  相似文献   
58.
《新闻记者》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的潘力剑先生《传媒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以下简称《范式》)一文,就研究范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也产生了一些相关想法,有的与之相同。有的则相异甚至相反。  相似文献   
59.
60.
本文结合汕头大学OBE-EIP-CDIO工程教育改革实践对工程教育体系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进行了再认识,建立了由课程教育体系,去"非工程化"实践教育体系,支撑体系,评价体系,统筹发展体系等构成的融合创新体系模型。基于体系构成与逻辑的分析以及新工科纲领性文件研究,指出新工科内涵式发展本质要求在于教育系统对新需求响应的快速性与定位精准性。结合新工科范式转换理论研究,文中指出工程教育系统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必要基础和先决条件。这些分析有助于厘清新工科发展理念中的模糊界限与争议,更重要的是为指导新工科具体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