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一个好标题可以代表一张报纸。它的价值、力量往往可以大大超出稿件本身。”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生前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一条经验是:‘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因为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实践中的战士。政策的得失利弊。群众最有发言权……”这.应该是他对自己新闻实践的感悟与总结。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一种人,他的人生是为了某种事业而设定,范敬宜先生也许就是其中的一个。2002年,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应聘进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担任并非名誉的院长、讲授并非选修的基础课程,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圈里的新闻”。其实正如一篇报道中所说,做出这样的选择对先生来说并不意外,他只是换种方式来继续他与新闻的不解之缘。如果从进入圣约翰大学的1949年算起,他和新闻结缘已经54个年头了。50多年来,无论身处何地、境遇如何,他从未放下过手中的笔,也从未改变过对新闻事业的执著。如果用“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来概括先生的事业,也许可以用“…  相似文献   
14.
标题三悟     
李洪 《新闻前哨》2008,(2):57-58
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报人,在标题面前,莫不说一声‘难’”。这位老前辈还说过,对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制作标题是他的基本功;但是作出好标题,却是他孜孜一生的追求、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范敬宜的一生历经过许多传奇。内中最奇的是,他竟然戴着“右派”的帽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要知道,这还是在举起拨乱反正大旗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啊!  相似文献   
16.
从医院里看范敬宜同志回来后第三天就收到他去世的消息。我俩很熟。曾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又住在同一个大院里。但那天去看他时。却几乎是相对无言。过去常说的话题,如写作,如社会上的事,如新闻业务,都已无力再谈;而病情,相照不宣,又谁也不愿提及、不敢提及。我极难过,生离死别,竟是这个样子。又怕他累,说了一点不着边际的话,就赶快退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1月13日的早晨(北京时间的13日晚上),习惯性地打开电脑浏览国内新闻。突然一行文字映人眼帘:“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逝世”。  相似文献   
18.
范敬宜是我国当代著名报人,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中文系,1951年投身新闻事业,历任《辽宁日报》副总编辑、《经济日报》和《人民日报》总编辑等职,2002年4月被清华大学聘为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从事新闻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的新闻作品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新中国历史的变动,其中很多评论作品是中国社会特别是农村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改革、社会发展的脉络。在新闻实践中,范敬宜逐步形成了其独特的新闻观。笔者从如何发现和采访新闻、如何写新闻,如何提高记者的素养等方面,把范敬宜的新闻观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向范老致歉     
往事常常会被瞬间撞入脑际的相关信息所唤醒, 那怕这信息是不经意间进入你的感官。近日从一本杂志上读到范敬宜的名字,便不由生出了一种深深的负疚之情。数年前,已走过半个世纪风雨历程的《西安日报》、《西安晚报》行将迎来它建社创刊五十周年之  相似文献   
20.
董岩 《新闻窗》2007,(5):23-24
日前,清华大学成立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新闻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这则消息经媒体披露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为此,笔者专访了研究中心主任、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