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荀悦作为东汉后期社会批判思潮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面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局面,积极探索国家治理与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在荀悦这些治国理政的改革措施和发展方法中,法家思想的光辉处处可见。荀悦的法家思想是在其人性论思想的基础上,针对东汉末年的社会现状,结合自己的深刻体会提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法治措施上。应该说,作为东汉末年官方正统史学的典型代表,荀悦政治思想中的这些法家思想,可以看成是对荀子儒法兼综思想衣钵的继承。  相似文献   
22.
司马迁和班固曾就民众行为特点对战国秦汉时期赵地的文化特点做出概括,这仅仅是赵地文化的一个层面。从学术史的角度,从学术生成的地域性特征考察赵地文化则可以获得新的认识。荀子之学、吕不韦的思想、董仲舒之学均植根于赵地或者与赵地有着直接的关联,"综合"是其共同的学术特征,从一个侧面说明"综合"是赵文化的历史属性。  相似文献   
23.
荀子的"理想国"是天下定于一尊,万民匍匐于地.以之为参照,特别容易见出民众天生具有"离心"倾向,于是得出"人性恶"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政治哲学,要求人们无论贵与贱、尊与卑,都应各安其序(礼),提倡通过艺术以道制欲(乐);若教而不化,则主张严加惩罚(法).  相似文献   
24.
《邯郸学院学报》2012,22(3):114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主办的《哲学文摘》2012年第4期第50-51页以《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与儒家哲学的重建》为题转摘了台湾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刘又铭教授在《邯郸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赵文化研究"专栏发表的《儒家哲学的重建——当代新荀学的进路》一文,全文18000字,转摘3300多字,摘编的主要观点如下:  相似文献   
25.
荀学研究在先秦思想史乃至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5年来的荀学研究领域广泛、角度新颖、方法独特、成果颇丰.一方面,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性论和荀学的总体研究等传统课题得到了新的阐发;另一方面,生态思想、美学思想、民俗思想、心理学思想、社会管理思想和养生思想等新领域得到了开辟.  相似文献   
26.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7.
《宜宾学院学报》2019,(7):97-105
苏轼的道心人心论与理学家的含义不同,显示了他用当时流行的术语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从其性与天道所具有的超越性看,苏轼的思想具有孟学一路的特点。但从苏轼人心的认知功能及人性论等来看,他的思想又有荀学的特征。苏轼的思想由于自身完善性的需要,他一方面吸收了孟子天道超越性思想,以便确立道德信仰的终极根源;另一方面他出于对实践和规范人的礼法制度的重视,因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了荀子思想的影响。台湾学者刘又铭认为荀学在当今有更大的发展前景,因而具有荀学品格的苏轼之学也就更加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28.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思想的集大成者。文章通过对荀子的文化性格以及“荀学”核心思想的形成与赵文化的关系的探讨,说明荀子是赵文化孕育出的“巨子”级的思想大师。  相似文献   
29.
现代荀学研究者将清代视为"荀学复兴"时代。除了在考据学的推动下,就《荀子》书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作出全面的整理;同时也促使了《荀子》获得重新被检视的契机,在此过程中,对于长期遭宋明理学家贬抑的荀学,有了不同的评价。特别是荀子的心性论,一方面清儒在肯定人欲人情、强调心知作用等观点中,有进一步的阐发;另一方面则在力反程朱之学的立场下,试图批驳理学家们对荀子心性论之訾议,将程朱的"气质之性""变化气质"与荀子"性之恶""化性起伪"之论联系起来。本文论析程朱理学与荀子对于心、性、情之内涵差异,以至荀子所谓"化性起伪""变化气质"之意义;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探究清儒对荀子心性论之掌握情形及其所代表之意义。  相似文献   
30.
钱穆早年所作《荀子篇节考》,对《荀子》错节脱简之讹多有是正,极富创见。由于原刊搜检不易,无论是钱穆生前手定论文集,还是死后门人编定其全集,均未收录此文,以致其学术价值湮没无闻。兹据原刊加以整理,以补全集之缺,并对其学术价值略加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