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0篇
教育   326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0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晓东 《大观周刊》2012,(27):214-214,212
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建构。教师通过反思,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文一。因此,教学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因素和最普遍的形式,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82.
樊晓锋 《教师》2012,(15):61-61
最近笔者在研究近三年高考文综政治计算题时发现,近几年的几道试题在命题上存在着失误,主要是题目设定条件不严密,范围界定模糊,进而考生在理解上就与命题者的意图有了偏差,导致答案选择上的错误。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道试题。  相似文献   
83.
马智馨 《甘肃教育》2014,(14):80-80
正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著名教育家叶澜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的确如此,一个人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看清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从而有的放矢地弥补缺憾,不断完善自己。当教师更是如此,不反思、不经常回过头来问问自己"这节课我上得好吗"、"有没有更好的设计"、"出现  相似文献   
84.
正班主任要想在自主发展中有所作为,必须打造系统的自主发展方式。做前瞻理念的建构者,打造自己的精神缔造方式面对自主发展,班主任要在精神上自觉。没有精神上的自觉,班主任就不会有自主发展的行为。没有自己的教育理念,班主任就无法建立内在的精神王国,即便班主任取得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功也无法达到人生的安详、平和之境,其人格很有可能会自相矛盾,乃至因内耗  相似文献   
8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创立。”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重点内容,而集体负责制是责任内阁制的重要表现。它要求阁员必须和首相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形象地说,就是对外用一个声音说话。“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一课,教学中我们应关注其制度的演进过程。以英国内阁的集体负责制为例,我们不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集体负责制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其形成的过程。因为,过程是历史环境的反映,是制度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86.
高职教师到企业参加顶岗培训,是提高实践能力,保证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为高职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改革、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提供了依据。笔者以本人参加企业顶岗培训的经历对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得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7.
中国汉字的拉丁化运动,一方面受俄风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是中国大众化的需求.以东干文为参照,分析这场运动的利弊与得失.就其批判言文分离、主张建立言文一致的现代普通话,重视现代汉语的多音节词汇及新词的创造,克服汉字的繁难而言,有其合理性.但主张废除汉字,不标声调,是其致命弊端.  相似文献   
88.
新世纪初叶燮研究在专文本内容、研究方法和治学视角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较上个世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0年来七八年时间中,学晃对之前叶燮研究的回顾与整理,对《原诗》的反思与质疑等,持续不断;围绕《原诗》中的循环论、中心主旨和英雄史观,学术界的争鸣与探讨也十分激烈;在国内比较研究日趋深入的同时,中西比较研究也全面展开,异常活跃:研究中关注点也较上个世纪发生了明显的转移,一些新领域不断被挖掘;关于批评形态和言说方式的研究也很有特色。但在丰收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在推进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不足。文章在进行反思、述评的同时提出叶燮研究有待开垦的空间:比较视角、文体视角、辩证考虑和跨学科研究等,认为这可能成为21世纪叶燮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9.
印度是一个国情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独立以来,印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克服重重困难普及义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梳理印度基础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其得失,可从中借鉴有用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0.
甄海娟 《文化学刊》2022,(12):175-178
《道德经》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而在这部著作当中,老子将自己的“得失观”划分为辩证存在的关系,认为“得”与“失”既是对立的,又存在相互依存、制衡的关系。在老子看来,人生在世的“得”与“失”并不是绝对的,而如何看待一时的“得失”,关键在于人的“心态”。他也尝试通过疏导和引领,帮助人们摆脱内心短暂的困惑,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用平和的眼光看待“得失”。老子《道德经》中表现出的“得失观”不仅在当时具备超前性,即使是在辗转千年的现代,对于人们也仍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得失观”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当代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种种困惑,详细分析了《道德经》中“得失观”对当代人的启示,旨在从思想和心态上帮助当代人解开疑惑,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