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6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8250篇
科学研究   561篇
各国文化   50篇
体育   136篇
综合类   426篇
文化理论   48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40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89篇
  2015年   330篇
  2014年   690篇
  2013年   581篇
  2012年   596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754篇
  2009年   680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494篇
  2005年   384篇
  2004年   351篇
  2003年   397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3.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高刺趋炎附趋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4.
陈瑜 《武当》2003,(9):6-6
北斗者,七星集成,合为一体,位于天北。因七星合而称为北斗,故初习先置一桩,而后举一反三。合而分,由母而能生子。 北斗桩筑基功法分为五个部分:  相似文献   
5.
梅墨生 《收藏》2006,(6):41-41
盖中国画之修为也,内文外美,在意象一在笔墨,亏一而不为功。一味讲究笔墨,为笔墨而笔墨,则画失其魂矣;讲究意象与内涵,其旨也然而苦无形式语言之锤炼,则意象与内涵失所凭藉,故已然之旨也不然矣。因是以言,中国写意画堪称内外双修之世艺也。然以此视时下之中国画坛,内外双修者鲜,一味外求者多,甚或外求亦仅在形式而无笔墨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7名13~17岁不同项目的少年运动员,分组(中药组、西药组)定人(实验、对照),对两组实验分别使用一个月(小周期)的中、西药营养补剂。用药全过程,经过运动员填写《自我感觉反馈表》和按计划进行身体素质、生理生化三类指标二十七次测试与监控,比较结果,分析发现:小周期使用后,中药抗疲劳效果较明显,其中小年龄运动员用药效果更显;西药增力效果非常显,大年龄运动员用药效果明显。中药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提高、运动后排汗量控制和维持心功能正常值效果显;西药对运动更大肌肉群增力效果显,但停药后一周原增值消失,有较强的依赖性。另发现,西药对心脏心肌力量增强有特殊作用,尤其心脏原强型运动员,药效高峰期。心脏功能有整体表现增强的良好态势。依据使用反馈与监控结果,建议:应依据教练员训练周期与赛季安排,采取中西药结合、分阶段使用的原则,中药打基础,西药促提高;用药不间断的前提是保证经费的足额投入和建立专业工作室,由专业人员负责重点运动员的补荆药品使用,监控和恢复手段的实施与指导;用药范围应量力围绕金牌运动更使用,以保证效果和重点运动员成绩的稳步提高,同时实践证明,运动员能否按时用药、积极配合并及时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7.
意象说是了解中国古典美学之关键 ,它本身由观物取象经由物象、心象发展而为意象 ,又发展而为意境并影响中国古代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在残雪的作品中,通过对人、社会、自然的诡异的审视,揭示出潜伏在潜意识深处的存在状态,布满了丑陋的意象,但正是在这种变态诡异的关系中,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才得到了异样的揭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但有外在的敌人,也有来自内心的敌人,这也许是更加真实和完整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10.
20世纪90年代学术界《离骚》意象美的探索,主要表现在对“花草”、“男女”、“媒鸟”、半神性心灵归依型人物、神话等意象系列的研究上。对过去十年《离骚》意象美的研究情况加以梳理和评述,并探析《离骚》意象的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