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91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在元白研究中,对待男女之情的态度一直是争论颇大的问题,有人认为白氏深情而元氏薄情,有人认为元氏同样一往情深.本通过对元白婚恋及《长恨歌》、《莺莺传》等作品的分析,认为元白都经历了一个由追求自由爱情到逃避自由爱情的转变过程,不同的只是完成转变时间的早与迟,从而澄清了以前在这一问题上存在的误解.  相似文献   
82.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在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文本阅读中来。本文就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涵养"三气",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本。一、文本解读接地气在课堂文本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在文本解读上,花了很多功夫,解读很详细,但是学生却往往难以听下去,或者说不怎么感兴趣。归根究底在于教师过于注重文本解读深度,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83.
吴贤友 《学语文》2012,(3):49-50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4年),年仅26岁的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脱稿,小说很快就在文人中间传播开来。小说叙述了书生张珙和寒门女子崔莺莺在蒲州普救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84.
普救西厢上空的月亮,永远是那么皎洁,那么迷人,月光下的梨花深院,朦胧、静谧,似乎那个美丽的传说还在继续,那种种动人的情怀依然流淌,让一代代后人沉醉于婉转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于水的亲情和热忱的道义之情,在人性的温暖中徜徉,久久不愿醒来。  相似文献   
85.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  相似文献   
86.
<莺莺传>体现了作者的审美主张,其艺术价值不止成功塑造了莺莺形象,更反映在人物人格表现复杂性的描述、春秋笔法的运用、结构的创新探索和多种文学因素的整合等方面.  相似文献   
87.
莺莺传》与《春香传》是中韩两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春香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莺莺传》的叙述内容和叙述模式有接受。两者都描写歌颂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是两篇故事的结局却是一分一合。两者之所以有结局差异主要是由于两部作品创作背景的不同,两部作品在思想倾向以及人物性格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8.
《游仙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爱情小说,《莺莺传》是唐传奇中最富盛名的爱情小说,这两部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将《游仙窟》和《莺莺传》加以对照,不难发现,这两篇唐传奇中才子佳人形象、情节构成、感情模式以及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成为后世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基本范式,从《游仙窟》的"纵欲"到《莺莺传》的"忍情",文人性观念从开放转向内敛,这种转变也促使了后来的才子佳人小说的情爱关系由重"色"向重"情"转变。  相似文献   
89.
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从《莺莺传》到《西厢记》经历了主题和人物关系等方面的改变。两位作者在同一爱情问题的不同处理上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时代特征,从中可以看出唐、元两个朝代儒生、女子的社会地位之不同。  相似文献   
90.
被誉为唐代三大传奇之一的《莺莺传》,以其独特的人物主角选取而堪称卓异。女主人公莺莺,既非惯见于唐传奇爱情故事中的娼妓之女,亦非受囿于豪门世家中的宠姬,而是一位名门闺秀。以莺莺之出身与容貌,最终为一介寒儒的男主人公张生始乱终弃,这不能不使人对张生的弃莺莺之动机产生种种疑问。但是,从该传奇中莺莺写给张生的那封长信当中,已经可以发现二人分手结局的必然,因为莺莺信中明确提出三点:其一是“达士略情,舍小从大”;其二是“长安行乐之地,触绪牵情”,其三是“以先配为丑行,以要盟为可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