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1.
"牛酒之会"是发生于唐末刘仁恭割据幽州时期的一件大挫契丹人的事件。主要考证了在此事件中被刘守光所擒的舍利王子的真实身份,认为舍利王子即萧敌鲁(室鲁);说明了萧敌鲁"王子"称呼之由来应与迭剌部有关;并对力主赎回舍利王子的人到底是谁及契丹之所以未大举进犯幽州的原因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32.
《缀玉集》显现了互相涵摄而又不断扩延和提升的三重人生审美境界,第一层是生活美,第二层是艺术美,第三层是人格美。它是著名哲学史家萧萐父夫妇一生不懈追求的诗化美的人生浓缩。  相似文献   
33.
萧公权治学方法的产生条件有三点:家学、师承和自悟,在此条件上产生了他自己的一套治学方法:坚持兴趣至上,对学术要先有浓厚的兴趣然后才能有所成就;坚持学术独立,“为学问而学问”;在进行材料的收集和甄别时,“放眼看书,小心抉择,假设自在胸中”;最后,他的治学还体现出一种综合分析的方法和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给当前的治学和教育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4.
刘菡 《文教资料》2011,(4):94-96
文章分析了胡适、萧公权来沪求学的缘由和主要经历,分析了二人经历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透过二人的经历,总结并评价了20世纪初在沪外来学子生活学习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35.
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教授萧公权并未随校南迁,而是只身赴川就任四川大学庚款讲座教授。事实上,萧公权赴四川大学任教,并非辞去清华大学教授职务,而系通过向清华请假的方式。此后,他因种种原因不能返校,波折不断,终至辞职,也导致他8年后不愿再北返清华任教。这其中的原因,有时代原因,有个人原因,也有学术背景方面的因素。通过萧公权南渡北归的个案,折射出大时代洪流中学者的命运,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36.
萧萐父先生作为学养深厚的学者,对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提出了富有创建的思想.看到了"儒释道"的多元分化,儒家的伦文主义,道家的隐者异端风骨,佛家的思辨哲学;也看到了"儒释道"思想的多维互动,即相互影响,吸收和涵化.这些研究为萧先生寻找最终的"历史接合点"作了准备,回归到了"两化"的逻辑接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中国化,是有历史责任感和现实感的跨世纪哲学思考的独得之见.  相似文献   
37.
刘晨 《湖北档案》2012,(10):28-30
萧朝贵,太平天国的奠基人之一、前期主要领导人之一,官拜前军主将、西王,封"八千岁",对他的研究一直是太平天国人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这主要是因为他早期战死,留下的史料较少且跨度大、分散广、查找困难。但目前仍有不少史料尚未得到充分研读,已有的重要史料仍然不可忽视。一、清朝官方档案  相似文献   
38.
以我国读者熟悉和热爱的俄罗斯作家萧洛霍夫为研究对象,认为新中国60年来对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曲折过程。以建国初期、十年动乱、改革开放三个阶段分别论述了对萧氏创作的态度和研究状况,最后说明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新局面使对萧洛霍夫创作的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39.
萧绎的思想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萧绎思想、人格、身后评价等问题作了探讨,认为萧绎的思想结构是儒、道、佛杂糅而以儒家思想为主干;人格兼政客、学者、艺术家于一身;萧绎败亡的直接原因并非定都江陵;萧绎是一个过渡历史时期的过渡人物,他留给历史的罪责主要的当然应由他来承担,但历史也应担负一份。  相似文献   
40.
萧绎诗文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视野也从个别作品的赏析走向多元研究的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其宫体诗的研究上,同时论及其诗风、创作心理、文学创作集团等。但综合而言,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萧绎诗文作品至今没有被结集出版,没有可靠的全注本出现。研究多停留在表面,涉及的诗歌作品非常有限,而且萧绎的诗文作品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几乎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