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以严可均<全梁文>中所收萧衍、萧纲、萧绎之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中所存在的误收、重出、篇题讹误、作者小传舛误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辩正,以期为研究"三萧"提供更为准确的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42.
赵靖 《图书馆建设》2002,(1):105-106
本文力图通过对萧红及有关萧红作品、评沦文章的网页介绍,使大家认识萧红、欣赏萧红的作品,并 能够起到宣传哈尔滨市图书馆网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萧  恺   《宣猷堂宴饯谢嘏》    《梁书·萧子恪附萧恺传》:“太宗在东宫,早引接之。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于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恺诗先就,其辞又美。太宗与湘东王令曰:‘王筠本自旧手,后进有萧恺可称,信为才子。’”恺,子显子,少知名,起家秘书郎,迁太子中舍人,王府主簿,太子洗马,父忧去职。服阕,复除太子洗马,又迁中舍人、太子家令,太清二年,迁御史中丞,侯景之乱,卒。萧  暎   《巡城口号诗》    《艺文类聚》卷二十八有梁简文帝《仰和卫尉新渝侯巡城口号诗》、庾肩吾《和卫…  相似文献   
44.
萧绎身负千古骂名.在重新审视以往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萧绎思想及行为的一些细节,对萧绎进行了多角度探讨,给出了总体否定的评价;同时,认为萧绎的部分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得不然的原由在,而不能简单地归之于他个性人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45.
冯应京(1555-1606)字可大,号慕罔,安徽泗州人.进士出身,累官至湖广监察御史.冯氏生性耿直不阿"志操卓荦,学术有用,不事空言,为准西人士之冠".①在明末士人社会中,冯应京与徐光启,李之藻等对社会弊端持批判态度,他们特别注重基督教教义对儒学的补益作用,尝试掌握并推动利玛窦(下简称利子)等传教士引进中国的天学.  相似文献   
46.
萧秋水 《当代体育》2004,(473):97-97
有天深夜我做梦,梦到我和一个美丽的女孩在深夜的丛林间游走。突然遇到三个流氓。我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但那三个人的力量就像一面会流动的墙,推着我不断后退,就像风筝堕落深渊时的那种绝望感。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我被惊醒了,接着我感到庆幸。庆幸?没错,前面所以我用“关键”这个词,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未必会有这种铁肩担道义或英雄救美的勇气,而且不知道如何面对此后发生的种种人间惨剧。近来我发觉自己坦诚了很多.至少是对自己不会撒谎。  相似文献   
47.
采莲赋     
  相似文献   
48.
萧公权先生是一位“融合中西两个伟大学术传统的菁华”,在政治学、历史学、哲学界均享有盛誉的学者。其少时接受中国传统国学教育启蒙,后考入教会中学和清华学校接受新式教育,民国九年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和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作为民国时期留美生的个案,通过分析其早年所受中国传统国学教育、新式学堂教育的文化背景,及其问学美国的经历,归国又赴美的学术转承,将萧先生的教育经历作为一个微观视角,可以获得对民国时期留美学生更加细致、生动的了解。  相似文献   
49.
《同学少年》2013,(3):52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定都天京,举办科举考试并开设"女科",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破天荒之举。主考官是洪秀全的妹妹、西王肖朝贵的妻子洪宣娇。傅善祥不顾世俗偏见,报名参加女科考试,结果考中一甲第一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状  相似文献   
50.
金和在《儒林外史跋》中揭示了《儒林外史》中大部分主要人物角色的本事,但季苇萧的人物本事未涉及。清代徐允临提出李葂应为季苇萧人物本事,后学者有不同的意见。通过吴敬梓把李葂写入《儒林外史》的可能性,李葂和季苇萧之间的姓名、籍贯、寓居、游历、婚姻、喜好、名望和才情的契合关系,论证李葂确为季苇萧原型。研究补充了史料记载的缺失,为皖江人物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也丰富了季苇萧人物形象和《儒林外史》人物塑造手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