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9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唐传奇《东城老父传》的作当是陈鸿,唐并无陈鸿祖其人。《卓异记》的作是陈翰,前之《序》则是李翱所作。  相似文献   
23.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残酷的刑罚制度叫作"族刑",其顶级刑罚是"株连九族"。所谓"株连九族",就是一人犯死罪,其家族成员与其共同承担刑事责任而领受刑罚。古代的"族刑"始于秦始皇。当时朝廷制定的残酷刑罚是"夷三族"——一人犯罪,"三族"都跟着倒霉。当时的"三族"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一说为"父族、母族、妻族")。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对"族刑"进行了"发  相似文献   
24.
感生神话的主题是"知母不知父",围绕这一文化现象形成了相互关联的三种观点一、母系制群婚在亲属认同上的反映;二、原始人智力低下,不知"男女构精"而孕;三、原始宗教图腾信仰的表现形式.本文认为,持上述三说者虽然可以得到一些人类学调查材料与本国历史相比附,但即使在部落社会里,绝大部分地方感生神话的真正意蕴也是对祖先的神话化,并无任何神秘之处.  相似文献   
25.
“勹”“父”两部首与上面各部首有所不同的是,用“又”(右手)的动作表示别的意思.勹,音bāo,金文写作“(ζ)”,像人的手臂弯曲包裹东西之形,前部三指表示手;小篆写作“(Φ)”,像人身弯曲手臂环抱东西之形;隶书写作“(∩)”.本义是包裹,动词,此义后来用“包”表示,“勹”则专作偏旁,在构字中作意符,表示人体弯曲、包裹等义,如“匀、匈、匍匐”.例释:匀,音yún,会意字,金文作“与”,从勹(人体弯曲包裹东西形)从二(将东西分为二).本义是分,如“匀出两斤面粉给他”.引申为均匀,如“匀称”、“匀速运动”.  相似文献   
26.
儿童的成长需要父性教育和母性教育的共同滋养,但是现实生活中父性教育的缺失往往导致母性教育独立难支 父性教育有着母性教育不可取代的优势和意义.伴随着父性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儿童成长问题日益凸显,当务之急便是改善父性教育缺失的现状,将父性教育当作一项涉及个人、家庭、幼儿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来对待.  相似文献   
27.
((活动变人形》中所体现出的王蒙的审父意识,在某种层面上说隐含着时代内涵。他审视父亲时,有着明确的文化、社会批判意图,着力揭示盲目崇外与追求个性之间根本就无从关联,认为父亲用盲目、愚昧至极的方法去满足个性张扬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是滑稽可笑的。他的这种“审父”绝非颠覆、怀疑和拒绝那么简单,而是进行了理智地审视、批判和重塑,试图找寻一种理想的父子模式。同时,他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审父不是为了逃亡,而是为漂泊的灵魂寻找新的精神家园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汉语词汇史、文字史发展的角度,对“父”字的嬗变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对其字源、字用以及同根词语发展体系,也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早期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早期的依恋人物(核心人物)只有一位,那就是母亲。”“孤儿院和育婴堂里‘母亲的剥夺’是造成这些儿童种种发展问题的主要原因。”后来,人们发现,这种观点与父亲角色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与“父教不可替代”的研究理论不一致。其实,“父亲的剥夺”也是造成儿童种  相似文献   
30.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