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利平 《知识窗》2006,(6):11-11
木简竹简式 东汉宦官蔡伦改革造纸术之前,古代人所使用的“书”差不多都是用漆写在木片或竹片上,再用细绳或牛皮索串联一起。  相似文献   
12.
“哈哈,成功了,成功了!终于造出一张‘纸’了!”“唉,真是的,又失败了,看来还要继续呀!”一阵阵惊喜声夹杂着叹气声不断地从五(2)班的教室里传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嘻嘻,告诉你,我们的胖胖老师新布置了一项艰巨的任务,让我们学蔡伦造纸,也做一个小小的造纸家。  相似文献   
13.
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考古界未发现纸以前的2700多年中,一直认为是东汉蔡伦发明纸。西汉纸的相继发现,将中国纸的发明又提前了200多年,为蔡伦改进造纸工艺、制造更加适用的纸奠定了基础。西汉已有纸和蔡伦发明纸之说并不矛盾,它证明了一项科学发明的过程,使蔡伦造纸说更加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14.
在贵州 ,有两处运用传统工艺造纸的手工作坊 :一处是长顺翁贵造纸作坊 ,一处是乌当香纸沟造纸作坊。其中翁贵造纸历史悠久 (跑今 80 0多年 ) ,规模宏大 ,最盛时期 (清中叶 )曾有作坊百余家 ,从业人员达千余人 ,所生产的白皮纸为清朝圣谕专门进献的试卷用纸 ,被史家们誉为蔡伦造纸工艺的“活化石”。现在 ,当地的人们把蔡伦当作祖师爷看待 ,每年农历 5月 2 7日 (蔡伦忌辰日 )乡民均要举行隆重纪念蔡伦的仪式。翁贵造纸作坊造纸主要以枸树皮为原料 ,其工艺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1 洗涤枸皮。将从翁贵山上剥来的枸树皮阴干后放入流动的河 …  相似文献   
15.
蔡伦曾主持东汉宫廷器械制造,是一位“为后世法”的工程师。他还主持整理经传经典,是东汉末年有威望的学者。蔡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纤维纸及其造纸术。纸的发明,是古代重大的科学成就,被列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从科技发明的三大特征谈起,简要论证蔡伦造纸术的发明,并陈述了三十余年来动摇否定蔡伦造纸术的简况,撷要阐述了经过纸史界长期据理论争,近年来国际纸史界和国内再次肯定和确认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进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教科书中关于蔡伦造纸术的记述,分类作了材料丰富翔实的引述评论,证明出版的部分历史教科书中,确实存在着动摇和否定蔡伦发明造纸术的记述。对此,本文从科学概念和历史唯物论方法论等方面作了深入辨析,认为教科书应当对历史记述持审慎的态度,应该修订那些动摇和否定蔡伦造纸术的不实之词和不确之论,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发挥教科书应起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启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人民版必修Ⅲ专题二关于蔡伦造纸是这么说的:“东汉时,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加工造成新的书写材料——纸,在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给汉和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从此这种纸被称为‘蔡侯纸’。”这里,“皇帝”当然是指汉和帝,蔡伦封侯的原因是造纸。但《后汉书·蔡伦传》记载:“元初元年,邓太后以伦...  相似文献   
19.
《教育教学论坛》2012,(7):170-171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用中国古代科学家方法进行物理探究建模"的课题研究是教育部"十一五"子课题。将中国古代科学家在创造发明和发现中所运用的充满睿智的科学方法作为理论基础,本着费耶阿本德(Paul Feyerabend,1924—1994)"怎么都行"的方法论,通过演绎法,就可以建构出许多思维过程不同的探究模式。本篇介绍我们其中运用蔡伦"连续缺点——替代"方法所建构的"连续缺点——替代探究模式",从而为物理教师的探究教学和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一种新的思维过程和探究工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