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936篇
科学研究   5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8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绛散文以真切感人制胜,最新作品《我们仨》尤其如此。1997年、1998年,钱媛钱钟书相继因病去世。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绛饱含深情以及特有的笔调书写《我们仨》,回忆他们坎坷而甜蜜的家庭生活。在失去爱女与伴侣之后,她并未以痛不欲生的姿态回忆,而是用看透红尘大喜大悲之后的宁静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细读该作品会发现全文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她对于家人的深刻怀念,全书在行文过程中更是哀而不伤。《我们仨》一书中虚实相生、巧设悬念、典型性细节描写、合理背景描写以及写意手法等散文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无处不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2.
如编者所料,本期来稿众多,其中尤以描写自然景色的居多,足可看出大家对大自然的关注和喜爱。能够使众多学子从繁重的课业中抬起头关注一下自己生活的季节,关注身边的景色,在心中回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份美好,并用多彩的笔加以细腻描绘,这就是策划本期话题的初衰。本期来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大家能够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丹青妙笔呈现出清晰的画面,有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也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表现手法。有些来稿因为版面所限未被刊用,但其独特的语言给编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我喜欢冬日的阳光,它撑直了人们蜷缩的身躯,温暖了每一张笑脸"。本期话题也吸引了众多教师的参与,他们纷纷组织稿件,有的甚至情不自禁地拿起笔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期"优秀组织辅导奖"授予河南邓州二高的吴志永老师、河南长垣一中的杜娟老师、河南安阳二中的王宁哪老师。感谢大家参与!  相似文献   
23.
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辉煌璀璨。中国古诗词的艺术规律,是一门纵贯数千年,横涉千万家的博大精深的学问,本着一个学诗者的初衷,浅谈一下诗词写作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虚实结合。一、古诗词的虚与实何谓虚?即空虚,空无所有;何谓实?即真实,实在。吴乔从传统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去辨析古诗词的虚实结合,阐明了虚实的辩证关系。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比兴是虚句活句,赋是实句。有比兴则实句变为活句,无比兴则虚句变为死句。  相似文献   
24.
《太原大学学报》2019,(3):40-44
变形小说充斥着大量的虚实关系。现实与虚拟两个时空并存于变形小说,后者是对前者的模拟与再现,常存讽刺意味;遭遇者是异类与现实的媒介物,作者借助他推动情节发展,读者借由他认知异类世界;作者多用谐隐手法描绘异类,暗示其本相,带有文字游戏的色彩。《东阳夜怪录》作为此类小说的集大成者,继承和发展了变形小说的虚实观念与叙事手法,情节设置合理,人物塑造丰富,极具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5.
《聊斋志异》中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最具艺术魅力,它表现在人物内外美的和谐统一,情节的离奇幻美,环境背景的虚实相生等三个方面,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理想世界,传递着一种奇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26.
元宇宙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集大成者,同时把现代信息文明推向更加高阶的形态,元宇宙带来的信息化革命正在逐步颠覆传统的教育模式。文章以环艺制图课程为例,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出现的局限性,以数字化展示与增强现实技术为载体,构建了环艺制图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形成了线上线下多元化的智能教学环境,实现了边学边娱乐的全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空间逻辑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27.
教师利用深度学习要素和化学学科教学特点,设计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活动,可以关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习目标,关联学生的个体经验与学习方式,有效整合了学习任务。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构建探究活动与知识转化的路径、支架,实施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能够引导学生在构建新知、学会方法、形成思维、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题活动过程中深度学习。教师开展虚实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情境导入、事实证据,引导学生进行微观解释、迁移应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探究体验,为学生高效构建概念和思维模式创造有利条件,进而促进学生深层认知和思维发展。  相似文献   
28.
《体育与科学》2019,(2):81-87
以中国传统武术的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蕴含的"意""阴阳""过程哲学""道"思想进行系统分析,认为:对"意"的体认贯穿武术习练的整个过程,由此也铸就了中国武术的神秘意象,表现为:武术习练过程中对于"意"的追求是习武者本体"体认"的感悟过程;传统武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整体性的"出神入化"之意境,"拳脚"与"意气"合一是中国武术的灵魂所在;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遵循了"立象尽意"的核心言说方式。"阴-阳""虚-实""动-静"的统一、对立与互化建构了传统武术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表现为:"阴-阳"对立、互生、平衡的哲学认知建构了武术理论的基础;"动-静"对立运动关系蕴含"形-神"的变化与融通;"虚-实"变幻莫测彰显了传统武术招法的玄妙。"艺无止境":传统武术习练彰显"过程哲学"的思维特征,表现为:传统武术习练是追求更高层次的"过程文化","由技入礼"传统武术习练过程是礼仪规训的过程,"武以德显"武术习练过程是完善人性过程的历练。"由技入道"追求内在修为的过程是传统武术文化的最高境界,表现为:由技入道,技近乎道:传统武术追求技击法则的玄妙之道,以身演道:传统武术以身体实践彰显技艺与人生之道。  相似文献   
29.
本文针对自动化生产线调试过程中实际设备调试效率低、纯虚拟仿真调试脱离硬件等问题,以自动化生产线中的搬运机械手为例,设计了由虚拟仿真模型、IO接口电路板和数据采集插件组成,基于NX-MCD的搬运机械手虚实结合调试平台。  相似文献   
30.
太极拳演练的全部过程,就是阴阳互换,虚实不断变化的过程。做到虚实分明,首先要在身体松沉、动作连贯圆活的状态下,维持身体重心的平衡稳定,做到下盘稳固,转换灵活。下肢每个步法的形成,一个姿势与下一个姿势的衔接,位置和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