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3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教育   10522篇
科学研究   403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252篇
综合类   466篇
文化理论   83篇
信息传播   3598篇
  2024年   117篇
  2023年   510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339篇
  2020年   300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183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424篇
  2015年   655篇
  2014年   1345篇
  2013年   1157篇
  2012年   1207篇
  2011年   1394篇
  2010年   1174篇
  2009年   1293篇
  2008年   1377篇
  2007年   1076篇
  2006年   937篇
  2005年   867篇
  2004年   738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546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13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章着重探讨了电子档数字化虚拟的哲学本质以求对电子档数字化虚拟有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作虽不赞成广泛使用“虚拟档案”一词,但却认为档案学术界应对电子档的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以迎接行将到来的档案管理中的数字化世界。  相似文献   
42.
由于整个图书出版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对于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更好地把握图书市场的需求,文章就现代编辑意识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43.
虽然有人称虚拟技术将会改变全球的IT架构,但它目前仍然只是一种热门的趋势。要想使其得到广泛应用,CIO们要提前盘算好自家有多少软硬件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44.
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电子档案馆,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比较分析,认为电子档案馆等同于数字档案馆,数字(电子)档案馆与虚拟档案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45.
20世纪80年代,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数码照相机、图像扫描仪、电子计算机和喷墨打印机等数字化产品在新闻摄影实践中得到应用,由此引发了一场与传统的卤化银感光成像系统截然不同的革命。数字技术将传统摄影的化学成像过程变成了崭新的物理成像过程。  相似文献   
46.
47.
<现代汉语词典>对编辑的阐释是:对资料或现成作品进行整理、加工.显然,编辑活动的主体是从事编辑工作的人,而客体则指被赋予一定文化意义(内涵)、具有文化教化功能和社会传播价值的资料或现成作品.  相似文献   
48.
编辑思维的七个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编审稿过程是一种理性的思维过程.编辑工作不是"为人作嫁"和"剪刀+浆糊".编辑可以通过自身的活动,如策划、组稿、审稿、加工等来体现自己的思想或学术倾向,从而对社会起到学术导向、价值导向、思想导向的作用.这就是说,编辑活动的全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思维方式如何、思维水平如何,直接影响书刊的质量.所以有必要对编辑思维的特征作具体的、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9.
网络文学、图书、新闻、广告等信息在网上铺天盖地地向人们潮涌而来,网络化虚拟出版已经初现于当代社会生活.这一现代化出版形式给传统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的影响更甚于唐代雕版和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有关论述虽然不少,但大多关注于当前编辑出版的实际应用,而没有从未来着眼考虑编辑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与变革问题.网络化虚拟出版究竟带来了什么?这一问题的探讨对编辑出版理论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0.
从杂家到编辑艺术家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象化比拟的角度探讨编辑社会角色的演化,多闻于耳而少见于书面,我国较早或较系统涉及这一问题者当数张如法及其<编辑社会学>①,该书提出的有:"把关人"、"精神生产设计、规划与组织者"、"信息搜集与研究专家"、"社会活动家"、"园丁"、"受众的代言人"、"导演"、"杂家"、"文字加工大师"、"助产士"等比拟.其余,包括笔者,曾有过个例角色的分析论述②,而贴近于当代者尚未见有系统论述.本文从古今中外编辑角色的演化入手,侧重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的变化,作了分析和批评,从而得出了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