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蜀道难》集中表现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对时局的隐忧和对个性解放的强烈呼唤,是他高尚人格的形象写真,达到了与其诗歌艺术完美的统一。具体表现在“描写在环环相扣,结构浑然一体”;“抒情一唱三叹,气势磅礴恢弘”和“句法参差错落,打破乐府陈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2.
马玉兰 《现代语文》2011,(2):116-117
师: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有一两首是李白的,相信我们在上学之前,父母就已经开始教我们背他的《静夜思》了。(师生齐背《静夜思》)在中国,一个人只要知道几个关于古代诗人的掌故,其中便笃定有一两个是有关李白的,你知道哪些李白的故事?  相似文献   
93.
李白《蜀道难》源与流研究,是当代李白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以地理学上的蜀道为基础,从交通发展史角度来看,《蜀道难》的诞生源于传统的"蜀"的地域观念的认同以及对蜀道交通发展史实的肯定。  相似文献   
94.
<蜀道难>一诗,是李白古体诗中的杰出代表,被收入高中语文课本.这首诗千年传诵,意高调殊,感情热烈奔放,风格豪迈雄健,读之势夺神骇,心折骨惊,被人称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①,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但古往今来,论其艺术者多,谈其主题者少.这大概是因为<蜀遭难>一诗的主题思想含蓄深刻,令读者莫衷一是.然而就此避而不谈,实为学者所不尚,为师者则失"传道授业解惑"之本分.  相似文献   
95.
1.卉典文学中的“月”往往表达一种寂寥之情、凄凉之感。如自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有“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月色朦胧迷离,恰似诗人当时的心境;刘禹锡的《石头城》中有“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触物伤怀,慨叹胜迹不再、繁华过眼的历史沧桑;李白的《蜀道难》中有“但见悲鸟号古木,____。  相似文献   
96.
吴晓娟 《现代语文》2009,(3):142-142
一谈到作文教学,每每总让人联想到李白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蜀道虽难,可是只要越过古栈道,闯过瞿塘峡,不就进入“天府之国”了吗?问题是如何去逾越古栈道、闯过瞿塘峡呢?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即兴趣。兴趣从何而来?对学生们来说,或许都是从老师的诱导中产生的。那么,如何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97.
秦粉 《少年月刊》2015,(Z1):76-79
同学们,你们看过陕西电视台的精彩节目《你不知道的陕西》吗?看了节目后是不是被选手们渊博的知识所震撼?被陕西悠久的历史文化所折服?为自己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陕西娃而感到骄傲?哈哈,编辑老师也有同感啊!那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觉得节目太短,有些意犹未尽?别着急,《少年月刊》懂得大家的心。今年,我们与电视台合作,专门开设《你不知道的陵西》栏目,在杂志上继续咱们的发现陕西之旅。  相似文献   
98.
杨顺仪 《学语文》2011,(3):61-61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了李白的《蜀道难》一诗。其中有一句“琳崖转石万壑雷”,搜索网上的朗诵带子,不少朗读者读的多是“冰崖zhuan(转)石万壑雷”,就是一听学生。他们也是这样想当然地读作“zhuan石”。我们认为此句该读为“琳崖zhuan(转)石万壑雷”。  相似文献   
99.
板块式教学和以往的语文教学模式不同,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的相关内容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以板块状的模式进行设置,这样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学生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高效课堂的构建,因此受到教师和学生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0.
周婵娟 《语文天地》2014,(28):46-47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优秀、最精粹的传统文学艺术,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一道光芒四射的人文景观,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读读、自己背诵、自己默写。此等流于形式的陈旧落后的古典诗词教学模式,使原本内涵丰富、情感美丽的古典诗词教学课堂变成一潭令人窒息的死水,学生自然无法深切体味蕴含于古典诗词中的诸多美学特质了。那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