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977篇
科学研究   14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319篇
  2024年   116篇
  2023年   344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用好骈赋素材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艺术品位。写作时,通过引用、借用、化用等手段,将骈赋词句引入文章,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142.
古诗词是中国文学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它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中国的众多艺术歌曲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我国艺术歌曲中的典型代表。古诗词歌曲是作曲家根据中国古代诗词谱曲。笔者以《点绛唇.赋登楼》为例,从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创作特点、以及歌曲演唱风格的研究等方面来浅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之美。  相似文献   
143.
关于生命,古今中外各色人等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作过精妙的阐释:或以其壮丽的人生、不屈的战斗进行阐释——孙膑、司马迁、贝多芬、奥斯特洛夫斯基,身残志坚,奋斗不息,奏响了一支支悲壮的生命舞曲;或以其美丽的篇章、瞬时的顿悟进行阐释——白居易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沈石溪讲述了一个老斑羚以身体为桥墩、舍身延续...  相似文献   
144.
《文选》中录入了8首潘岳赋.其中《藉田赋》和《射雉赋》分别反映了潘岳青年时期扬才露己及无忧无虑的思想;《秋兴赋》反映了其处于官场斗争中的归隐思想;《怀旧赋》中有一些疑点值得重新阐释;《寡妇赋》是模仿前人的同题之作;《笙赋》则是《文选》音乐赋中的推陈出新之作.  相似文献   
145.
才学化是六朝赋创作中的一种普遍追求,南朝赋有着较为典型的才学化倾向。"人的觉醒"与"赋兼才学"是南朝赋形成才学化倾向的根本原因。六朝时期新兴的社会思潮"人的觉醒"与传统的赋学观念"赋兼才学"叠加在一起,使六朝赋的才学化特征比汉赋突出;"人的觉醒"促使六朝士人努力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情,促使赋家在赋的创作中运用种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出超人(包括前人)一等的才学,故南朝赋的才学化倾向比魏晋赋典型。  相似文献   
146.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智媒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人、算法推荐、语义识别和计算机视觉信息处理等对于传媒行业的全面渗透,已经成为近些年的一个现象级事件。本文依据相关案列,重点分析智能技术下媒体融合的新范式对于传媒业正负向的叠加式赋能,并简单探讨媒体融合下半场的新闻从业者如何在人机协同方面发挥"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7.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传世之作。早在20世纪上半叶《前赤壁赋》就已经被译介到苏联。译《前赤壁赋》并非易事,赋的特殊文体特点和作家独具魅力的文风都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对《前赤壁赋》俄译本中的误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今后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8.
蒋岭 《阅读》2011,(Z2):26-37
<正>还记得我们寒假期间的"苏州快乐游"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了物华天宝的苏州怎能不去风景秀丽的杭州游览呢?在炎热暑气到来之时请跟小书虫一道来趟"杭州之旅"吧!  相似文献   
149.
《赋海补遗》编于明末,收录历代抒情咏物小赋887篇(含周履靖之赋615篇),有重要文献价值。《赋海补遗》原题刘凤、周履靖、屠隆同辑,我们根据该书卷首陈懿典序、卷一周履靖自序、卷末《螺冠子自叙》、刘凤与屠隆生平著述、本书收赋情况、命名和编纂旨趣等方面加以考察,认定《赋海补遗》实为周履靖一人所辑。  相似文献   
150.
回乡赋     
杨国华 《大观周刊》2011,(43):97-97
沐神山之爽气,承帝尧之隆恩,汇秦汉之古韵,浸吴楚之遗声,集天地之精华,揽日月之星辰。回汉和睦,手足情深。风淳民善,温良恭顺。美哉,吾之菱塘,物华天宝,地灵人杰。壮哉,吾之回乡,政通人和,遐迩名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