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篇
教育   292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英美"特殊关系"强调英美关系的特殊性,强调两国间的关系有别于与第三国的关系.促成二战时英美"特殊关系"形成的因素,除了历史大背景、国家利益之外,两国在种族血缘文化方面的共相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深层次因素.这一因素深深地影响了两国领导人及其各自智囊决策层,影响了美国民众的援英舆论倾向,在英美"特殊关系"的形成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宗法文化,它与来源于宗教文化的西方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法,其个性特征与西方社会历史批评法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注意文学艺术的“人教”作用,强调作家作品的内在精神,重古轻今的价值取向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123.
秦汉不孝罪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政府为维护家长权威 ,对破坏亲子关系犯不孝罪者处以重刑。西汉前期不孝罪的范围逐渐扩大 ,惩处也愈加严厉。宣帝以后对不孝罪的处罚变轻 ,对普通不孝罪的惩处逐渐脱离刑法而转为教化改造。但是对严重不孝行为处以重刑的法律并未完全消失 ,经过演变终于在唐律中形成集大成的不孝罪群。  相似文献   
124.
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分别从婚姻的表现形态和体现的特点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维吾尔族婚姻形态的宗法性特征,有益于维吾尔族历史文化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5.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先锋文学作家开始不约而同地将父子关系叙述得紧张而对立,作家往往站在子辈的立场上观照文本故事,父辈的形象却显得丑陋、无能、甚至是卑鄙、龌龊.然而莫言却是个例外,从他著名的<红高梁家族>开始,莫言就努力在他的文本世界中重新建构起高大正面的父辈形象,到了新作<生死疲劳>中,作家有了更加深层次的思考,用深刻的笔力,从日常生活角度伸入,对处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阶级伦理一度压倒血缘伦理在民间的统治地位的现象,进行了人文高度的深层探讨.  相似文献   
126.
鲁迅在《祝福》中塑造了祥林嫂这个生活在封建宗法社会低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悲剧是封建宗法礼教所造成的,同时也是其自身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文章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分析,试图展现特定文化语境下中国女性的历史命运,及整个社会群体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7.
父爱的力量     
《小读者》2011,(6):4
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父亲,本指直系血统的上一代男性。每个人有可能没有子女,却不可能没有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感情有时比血缘更有魅力,因为除了血缘,人一生还可能会有养父、师父等。  相似文献   
128.
汉代循吏的可贵之处,不仅体现在富民、教民与理讼这些现实层面,更体现在他们对自身伦理角色的正确定位以及对吏民关系的不断调整上。他们致力于在民众中树立孝义礼让等价值观念,追求伦理和谐,从而使社会良性运转。这样的吏民关系呈现出泛血缘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9.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6年下半年起,随着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农民的主要攻击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119恶势力等各种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统治制度,引发了深刻的农村社会大革命。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0.
在《论语》中,孔子未被弟子称为"师","师"字在《论语》中出现14次,但都不是指孔子。这是个颇有深意的现象。从时代背景上初步推断,孔子之所以不称"师",乃相对于当时官方"授学体制"而言的。直到孔子的时代,"师"还是"四代学制"中的官名。孔子并非官方体制中担任"师"者,他在鲁国所任诸职,都与"师"无关。他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属于私人性质;四方来学者,也只以"子"和"夫子"尊称孔子。《论语》中只有"子"、"夫子"、"孔子"、甚至"仲尼"这样的称呼。而孔子学生的称谓,则有"及门"、"门弟子"、"门人"等。这与孔子在鲁城外授学、聚徒、共同居住处所的门、堂、室的结构有关。这说明孔门师徒的关系具有"非血缘体"仿用"血缘体"的特点。至于孔子之被尊称为"师",实乃"孔后历史"发展的结果。战国中期,"师"字开始用来指代从事私人教学者。到了汉代,国家设立学官,官名"博士",而不叫"师"。这样,孔子称师就在意义和制度两方面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至此,由孔子称"子/夫子"而至于称"师"之间的历史脉络便渐渐清晰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