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1篇
教育   460篇
科学研究   20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介绍了用DIS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的方法及实验结果分析,提供了用DIS探究实验器材选择、进行误差分析的方法及结果分析,为DIS在测定电池电动势和内阻实验中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是一种常用且较精确的实验方法,当电表内阻较小时(如:电流表、表头),往往可以用分流式半偏法,而当电表内阻较大时(如:电压表),可以采用分压式半偏法.当然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电路设计上的系统误差,所以我们在实验时要尽量减小系统误差.下面就这两种半偏法谈谈如何减小系统误差,本文只讨论电路所引起的系统误差,而...  相似文献   
93.
"半偏法"是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测量电阻的重要方法。文章从"半偏法"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实验原理出发,对电流表、电压表初态为满偏、末态为任意偏转角度和电流表、电压表初态、末态均为任意偏转角度两种情形下所测量的电流表、电压表表头内阻进行讨论,发现"半偏法"对电流表、电压表内阻的测量可以推广到任意偏角情形下,这对学生理解"半偏法"的原理和提高"半偏法"的运用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误区一:以为小电阻一定用外接法,大电阻一定用内接法.例1用伏安法测金属电阻Rx(约为5Ω)的值,已知电流表内阻为1Ω,量程为0.6 A,电压表内阻为几千欧姆,量程为3 V,电源电动势为9 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0~6Ω,额定电流为5 A,试画出测量Rx的原理图.误解由于被测电阻Rx约为5Ω,相对于电压表而言是小电阻,所...  相似文献   
95.
设计性实验题是历年高考的一大热点,也是考生感到的难点,它的设计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一般含有课本中的学生实验的影子,经创新设问、慎密改编之后而成.求解这类试题要求学生从方法上进行迁移,运用所提供的器材创造性地进行实验设计.那么,此类实验题的设计思路应如何打开呢?“紧扣原理、比较异同、突破迁移”是一种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2011年理综卷23题进行了作解和分析,然后引入多用电表来自测表内电池电动势的方法对该题进行了进一步改善,最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97.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设计,解决实验方法,电表内阻,电表正确使用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智能.  相似文献   
98.
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1》第2章"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书后习题,2010年第3版在2007年第2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即删除了第2题后面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降低了难度;修改了第3题的表述,从而隔离了与第2题的联系,使得题意更加清楚.但是,尽管做了上述修改,  相似文献   
99.
本文用公式法、图像法和等效电源法三种不同的方法,论述了《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电流表内接和外接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00.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高中物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电学实验,该实验因为基本方法多(有伏安法、伏阻法、安阻法)且灵活多变,利用图像处理数据和进行误差分析的的综合性强,也备受各省高考命题组的青睐.同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行的各类教辅书籍和大多数同行的教学设计都没有将这些基本方法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是分割开来对待,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发现各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感觉该实验内容多、繁、难,不易掌握.笔者对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基本方法之间的关系及误差分析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思考与探索,现将一点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心得摘录成文,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