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750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贾炜 《文教资料》2009,(9):60-61
中国的表现性油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表现主义诸流派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注意了对中国文化艺术精神的引进与再造,关注了当代表现性油画的人本性、情感化与自由感.在本质上体现了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是当前中国油画艺术现象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772.
在接受西方现代美学观念的同时,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氤氲中获取灵性,在笔筒意丰的造型中追求意境的深远,体现出中国表现性油画特有的东方神韵.  相似文献   
773.
新时期以来,以意象作为对象反思、重筑文艺学美学理论的主要有五大流派,即汪裕雄的审美心理基元说,顾祖钊的意象文艺至境说,夏之放的文艺学美学逻辑起点说和郭外岑的表现性意象文艺形态说和朱志荣的美的元范畴说.本文对各派学说进行总结,并作出一定评介.  相似文献   
774.
表现性评价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本文介绍了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应用表现性评价,并掌握这一评价方式的特征、设计原则及标准与反馈的个案.  相似文献   
775.
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同济互评的理论基础.在教学中运用同济互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实现课程的表现性目标并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776.
研究缘起: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用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纳入评价范围,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倡导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结合。  相似文献   
777.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表现性评价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评价方法。表现性任务的设计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本文试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通过具体的案例进一步阐述小学数学表现性任务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8.
伏泉 《考试周刊》2009,(23):224-226
日语动词的命令形,在表达对听话人行为要求的时候,需要一些必备要素,当这些要素中有一些不能满足时,动词的命令形就可能由表达直接的祈使语气转变为其他的意义,这种转变还可能与动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有关。本文通过总结动词命令形的各种表现性,探讨产生一些特殊性用法的原因,并分析其与动词语义的关联,给教学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79.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表现性评价进行了简单的综述,并采用了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表现性评价运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表现性评价方式能提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促进他们情意表现和合作的精神、有利于中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但是表现性评价的方式,对促进体能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80.
活动课程目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课程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标。可以采取展开性目的(注重过程)和表现性目标(开放性结果)的形式表述活动课程目标。活动课程也应有知识目标,要强调学生“即时”信息,其能力目标则应着眼于中小学生能力结构中相对薄弱的非认知成分;活动课程还应从纵向上框定态度目标,并将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发展纳入自由的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