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0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教育   13876篇
科学研究   1627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135篇
综合类   583篇
文化理论   85篇
信息传播   170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87篇
  2021年   313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64篇
  2017年   315篇
  2016年   407篇
  2015年   774篇
  2014年   1474篇
  2013年   1087篇
  2012年   1246篇
  2011年   1509篇
  2010年   1315篇
  2009年   1199篇
  2008年   1409篇
  2007年   1063篇
  2006年   797篇
  2005年   632篇
  2004年   612篇
  2003年   602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词块教学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词块(lexical chunks)是真实交际中高频率出现的大于单词的语言现象,具有融合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并且形式较为固定.鉴于词块的大量存在,而且是没有得到系统开发的丰富的语言资源,因此把词块作为英语词汇教学的单位有着其它教学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222.
同源词浅论     
汉字中有不少字有同一来源,即先有一个字,后来出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概念,就造一个语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这就是同源字。如枯、涸、竭音义都有联系,是同源字。决、块、缺、阙都有“缺”的意思(玉缺为块,水缺为决,器缺为缺,门缺为阙),语音也相似或相同,也是同源字。有的同源字在古代意义相同或相近,由于意义长期演变,现在已看不出联系,但从古籍或一些合成词里仍然看得出联系,它们仍然是同源字。如“迫”和“薄”,在现代汉语中完全没有意义联系,但成语“日薄西山”里,“薄”还保留了“迫”(逼近)的意义。本文不称同源…  相似文献   
223.
晚唐词人韦庄以直抒胸臆的创作手法和表现视域的宽阔、题材的多样性,直接开启了宋代婉约词的先风。他的歌词再现了自己双重人格和双重情感特质,充溢着对生命短暂的感叹、壮志难酬的忧虑,历尽磨难渴望和平的理性向往,以及扬弃正统思想的等级观念之后,对下层民众深表同情的人主义情结。同时也反映了晚唐及时行乐消沉颓废的时代风尚在他思想和灵魂深处留下的点点痕迹。  相似文献   
224.
《英汉翻译例句词典》词目下不列注解只举例句,使读者对“没有上下文,就没有意义”豁然开朗.该部词典从上千部(篇)作品、文献中选出妙句及佳译,揭示了“词无‘定义'”、“译无‘定法'”的译学真理,堪称独树一帜、雅俗共赏的翻译词典.  相似文献   
225.
一、单词卡的充分利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词卡来教学,随机抽取让学生表达,可以通过单词说数字,也可以通过数字说单词,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随机练习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强化记忆。  相似文献   
226.
本文旨在探究周邦彦词的艺术技巧,从体物、用典、声韵、铺叙四个方面,结合作品,溯源别流,具体地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227.
辛弃疾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向来以清新自然而被人称道,"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更是描景的神来之笔,然而,对"别枝"的理解尚有分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版)第32课<谈白居易和辛弃疾的词四首>(节选自朱光潜先生<艺文杂谈>)中认为"别"是"离开"、"落下"之意.朱先生说:"别是动词,就是说月亮落了,离别了树枝,把枝上的乌鹊惊动起来."朱先生的观点非常新颖(以致有的鉴赏辞典也沿用此说),但有失原意."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笔者不揣谫陋,试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228.
后村寿词占其全部词作的将近三分之一,其中自寿词再现了刘克庄闲逸、愤懑和疏狂的心理历程,真实地反映了他本人的性情和抱负,其祝寿词也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不可尽废。  相似文献   
229.
董庆军 《华章》2007,(3):118-118
人们一般较熟悉比喻的修辞方式.写诗作文时运用了比喻,往往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使读者受到感染,从而使诗文作品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230.
词是从唐代的民间歌唱的歌词孕育发展而来, 开始大都是表现歌场舞榭的生活, 多用秦楼楚馆的俚俗之词。当它经过文人的逐渐改造, 审美情趣就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一方面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诗的深刻影响, 它的审美趣味也因此发生了的重要的改变; 另一方面它力图彰显词的自身审美特性。总的说来词的审美嬗变表现在两个方面: 审美格调, 脱艳入清; 审美创作, 由比兴到寄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