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169篇
科学研究   23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环江地区横跨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天环凹陷和西缘逆冲带,在该区的侏罗系延安组中陆续发现了一些石油试产井,表明具有较大的工业石油开采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岩心、测井等资料,研究砂体的特征和储层物性,认为该区的砂体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南北方向的砂体连通性好,东西方向连通性差。储层孔隙度主要集中在10%20%之间,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20%之间,渗透率主要集中在110-3×102μm之间。  相似文献   
122.
余婷  罗正宇 《内江科技》2013,34(1):123-124,126
武威盆地位于河西走廊东部,东临鄂尔多斯盆地,北接巴彦浩特盆地和潮水盆地,西临民乐盆地,面积约27500km2。研究区内二叠系的岩性主要有复成分砾岩、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等。二叠系地层中层理发育,在粗碎屑岩中发育大型板状斜层理、大型槽状斜层理、平行层理、粒序层理、洪积层理、块状层理等。通过野外地质剖面观察,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以及上述沉积特征分析,研究区二叠系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网状河相、扇三角洲、冲积扇等。在平面上可见,中二叠统大黄沟组是以网状河沉积为主。  相似文献   
123.
本文以淮南矿区的测井数据为依托,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测井和镜质体反射率数据的统计分析,将该地区煤镜质组反射率与测井值进行了曲线拟合,建立了线性回归方程,揭示了煤阶测井响应机制,并将吐哈盆地测井数据带入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自然伽马、深电阻率、中子及密度测井值与镜质组反射率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还显示,吐哈盆地煤的镜质组反射率预测值与实测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利用测井进行低煤阶类型的划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4.
保山的宜人气候,是大自然对保山人的厚爱和恩赐,是保山得天独厚的宝贵人居条件;充分发挥保山气候资源优势,建设全省的最佳人居盆地示范区,是促进保山气候资源升值的有效途径,并为保山下一步的建设发展和综合规划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5.
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与勘探创立了适合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的4大配套技术系列;建立了隐蔽油气藏勘探程序,形成了产业化的技术流程。 有关项目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建立了陆相碎石岩沉积模式,创立了陆相断陷湖盆的油气疏导理论体系,总结了相势控藏根本规律,是继中国陆相石油地质及陆相生油和复式油气聚集区两大理论创新的又一新的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126.
本文应用地质、地震、非地震、钻井等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中西部前陆盆地为复合、叠合盆地,具有双层结构模式,盆地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盆地内塑性岩层对构造变形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各前陆盆地均存在一组与盆地走向近于垂直的断裂构造,对盆地的变形特点、油气的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前陆盆地烃源岩发育。构造成排成带,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构造带与烃源岩的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勘探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7.
新疆焉耆盆地近40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焉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广博荒漠背景下的一个绿洲,盆地内各种景观分异十分显著,其中心的博斯腾湖在当前西部大开发之际担当着向塔里木油田供水和向塔里木河生态输水的重要任务.因而了解焉耆盆地土地利用与覆被格局及其变化是博斯腾湖及其下游地区今后规划和发展的前提.该文通过利用各种景观指数以及斑块转移矩阵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及2000年焉耆盆地的土地利用与覆被类型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到200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结构经历了复杂的演化,盆地内各种景观变得越来越破碎,异质性明显增加;但是总的来说,盆地中绿洲和荒漠仍呈现出鲜明的分异.而人口的增加、农业的发展模式、以及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所产生的水资源的动态变化等是导致盆地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1,(2):171-173
(姓名按逝世时间先后排列)周泽昭(1901-1990)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生物学部委员,一级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顾问。四川江津人。192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后曾留学德国。1945年赴延安,历任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员、中央医院外科主任,后在河北平山任中央医院院长兼外科主任。解放后历任第一军医大学校长兼外科主任教授,北京医院院长,外科主任,中南海保健处副处长,重庆医学院院长兼重庆外科医院院长,四川省卫生局副局长等职。他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任全国政协第五届特邀委员。他担任过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工作,并为许多国际友人治病。曾设计了一种“完全性肌纤维中间切断术”,用手术方法矫正斜颈。主要著述有《战争毒气病的病理与治疗》、《战伤救护手册》、《野战外科学》等。  相似文献   
129.
Whit.  RS Mcke.  DP 《科学中国》1989,(11):26-35
  相似文献   
130.
共和盆地近40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共和盆地共和气象台1961-2000年20cm口径蒸发量资料,对蒸发量的年、季、月变化趋势、年代际变化特征、突变和周期等气候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年来各季、月蒸发量呈现不同的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以45.52mm/10a的倾向率减少,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春、夏、秋三季,其中3、4月份减少趋势最明显。年蒸发量在20世纪60年代为相对偏多期,90年代为相对偏少期,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Morlet小波分析对年蒸发量进行突变检验和周期分析表明,年蒸发量在1976年、1989年发生两次突变,蒸发量变化存在22a、5a和11a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