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9篇
科学研究   371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13篇
信息传播   1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魏亚南北朝史注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和语言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史注体式的种类及其成果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发掘,以期能从总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史注的面貌及其在史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2.
夏力恕的《杜诗增注》,是清代杜诗注解中独树一帜的作,传本甚稀,价值颇高。章重在探讨夏力恕的生平和作,《杜诗增注》的版本、刊刻、体例、内容及其对杜诗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3.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4):113-118
胡一桂《易本义附录纂注》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新发现的元刻十五卷本与另二部元刻残本。清刻《通志堂经解》本自元刻出,《四库全书》本又自通志堂本出。另有今已亡佚的元代增订本,其主要内容保存于董真卿《周易会通》中,在引用诸家解说与胡一桂自注方面,均较现存诸本有较大规模的扩充。  相似文献   
16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7,(3):117-121
《说文解字》为我国传统小学的根基,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是研究《说文》的权威之作,研究者蔚为学林,形成了"段学"。段学,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及其所形成的学派。对清代"段学"体系的有关研究著述进行辑录考略,为段《注》的研究者提供较为完整的资料指引,从而推动《说文》学和段学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5.
《后汉书》李注引《诗》标注位置时有错误,个别地方把序文当作正文。  相似文献   
166.
面对图注位置历来随意的状况,两份权威的文献分别提出了统一的主张:一个认为“图注通常排在图题下方”,一个要求“图注应置于图题之上”。二者明显抵触,结果还是无法达成统一。事实上,分析图注的功能和性质,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两类,分别命名为图元注和整图注,分别排在图题之上和之下,从而形成图注位置的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167.
根据《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 B/T 1-2007)以及《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规定,本刊对文稿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著录作如下要求,请向本刊投稿的作者照此书写与著录。(一)注释注释是对论文篇名、作者及论文中特定内容作必要的补充、解释或说明。篇名注包括论文产出背景、基金项目等。作者注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等。篇名、作者注置于论文首页地脚。文内有关特定内容的注释,本刊采用文末注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8.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不仅是一部研究《说文》的专著,同时也是训诂学理论与实践的典范之作。段氏在训诂理论上的贡献,对今天的训诂学理论的建立和古籍整理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认真总结。从整体性上观照,《说文解字注》一书主要体现在实事求是的哲学思想背景、逻辑严密的论证系统、不泥旧注的学术创新、广阔而深邃的学术视野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9.
170.
凌解良 《江苏教育》2007,(11):56-57
从教20年来总感觉到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我.影响着我——那就是我孩提时代的一位小学老师和我的一次谈话.从那时开始“爱”的理念就已经注入了我的血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