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王雪 《八小时以外》2013,(11):75-75
不管是不是因为电影《重庆森林》最后的一幕,梁朝伟对着吴哥窟的石头说出自己的秘密这个场景让人动容,总之,吴哥窟已经成为很多人了解柬埔寨的标志之一。甚至,说到柬埔寨的时候,许多^会聊到的也只剩下了吴哥窟这个话题而已,再深谈下去,那么也许还会想到曾经在北京居住生活了多年的西哈努克亲王。总之,不管怎么联想,这个国家在一些人的印象里,除了吴哥窟是不得不去的景点之外,仿佛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印象了。  相似文献   
12.
车耳 《知识窗》2008,(5):17-17
英国安茹王朝(1154—1399)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时期,杀了威尔士人的领袖威尔士亲王和当地抵抗运动的两位领袖——卢埃林与戴维两兄弟,但人民仍然在坚持斗争。爱德华决定拉拢、收买当地的民族上层分子,以便稳定局势。  相似文献   
13.
王澈 《历史档案》2007,(2):F0002-F0002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皇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驾崩.临终前一天,他任命八大臣(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额驸景寿、户部尚书肃顺、军机大臣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为"赞襄政务大臣",让他们辅佐年仅六岁的皇太子载淳.  相似文献   
14.
那彦图亲王系外蒙古唯一与清朝、民国始终保持亲密关系的汗王。本文用第一手资料介绍那王府历史生活,从王府的起源、历代亲王到晚清、民国时的那王,直至其后的子孙,作了完整的记述,以很强的史料性供史学家特别是蒙古学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沈原 《北京档案》2003,(7):48-49
光绪三十二年五月初十日(1906年7月1日)傍晚,灿烂了一天的阳光依然不肯匆匆离去.北京前门火车站内外,穿戴整洁、神情有些紧张的巡捕们值勤巡逻,把车站秩序维持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6.
僧格林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目前人们对他研究及了解较多的是其军事活动,而对其家世及其家族与清廷统治阶层的关系则知之不多,影响了对他的全面了解及其研究的深化。主要原因是这方面的资料甚少。笔者查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皇家族谱《玉牒》、《星源集庆》及《爱新觉罗宗谱》,得知僧格林沁家族曾有多人为皇家额驸,  相似文献   
17.
李平 《教育艺术》2007,(2):39-39,42
《新民晚报》7月6日刊登一篇文章,根据外交部解密的外交档案.介绍发生在46年前,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将三位王子送到北京学习的事情,内容涉及西哈努克亲王直接提出要求,周恩来总理亲自关照安排,中柬两国政府具体协商落实的有关情况.所述史料和经过,当然非常权威、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18.
日本汉诗文家兼明亲王创作的《座左铭》受到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续座右铭》的影响,二者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相同点,但因两位作者时代背景与民族性的不同,在作品中体现出的志向与创作目的亦截然不同。白居易通过《续座右铭》展现出对个人修养的重视与积极的人生态度,而兼明亲王则通过《座左铭》表明自己的立场与无奈的人生境遇。  相似文献   
19.
北京胡同的魅力,首先在于它蕴含着古都的历史、文化,可谓内蕴丰富的人文化石。随意在胡同行走,除了王府雄踞路北的宽阔街巷外,司空见惯的寻常小巷同样给人以沧桑感:一面旧墙,老态龙钟,墙皮剥落,裸露出硕大的厚砖,砖头间凝固着坚硬如石的白灰。这砖和灰,系一二百年前所制;数不清的家门口竖着一对门墩儿。有方形,有圆形。方的代表砚台,圆的象征战鼓,由此可以推知,主人先辈喜文还是尚武;门楣上方的整块砖雕,镌刻着细巧的花鸟图案,古老而神秘的吉祥"密码"寄寓其中;  相似文献   
20.
谢泱 《收藏》2011,(7):55-57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传统书法,转眼间就成了墨痕黯淡的前朝遗韵。即使是时下所谓传统功力深厚的书家,一落笔便让人看出那是靠了硬笔书法和西方平面构成意识支撑起来的傀儡。我是喜欢旧气的人,读惯了汉碑魏刻,胸中涤荡着古朴厚重的汉魏雄风,偶尔换换口味,看看前人零笺简册上的清雅小楷,也可以欣然消磨上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