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7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72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0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江西原创民族歌剧《回家》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为主题。即"忠"、"孝"、"节"、"义"。《回家》这部民族歌剧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传播了一种中国精神,反映了两岸民众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幸福,民众团结的热切期望,该剧在大陆及台湾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它以一位江西籍台湾老兵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老兵的回家之路。在台湾像罗旺篼这样的老兵有太多太多,他们是历史的产物,他们在历史的选择中不得以才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乡。歌剧题材真实,故事情节感人,作曲家们对"人物"的塑造别具匠心,该剧男女主角的唱腔设计音乐加入流行音乐,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  相似文献   
992.
张之洞是晚清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劝学篇》是集中体现其“中体西用”思想的一部著作。本文以鸦片战争后中国人西洋观的嬗变为《劝学篇》成书的时代背景,从《劝学篇》所反映的张之洞对西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方面的认识来剖析其西洋观,从而揭示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缘由,并对其西洋观略作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93.
本简要介绍了贝利尼的生平和创作倾向,着重对歌剧《诺尔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图从声乐体裁结构、音乐结构、旋律线条、配器、声乐演唱技巧等方面,概括出贝利尼对悲剧性人物诺尔玛进行刻画的具体表现手法和特征。  相似文献   
994.
《大连大学学报》2019,(4):82-84
吉亚卡默.普契尼(1858年6月22日-1924年11月29日)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最为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采用一些老式规则中决不允许的各种和弦的奇怪结合使歌剧听起来更为震撼,一生创作12部经典的歌剧。第一部歌剧为《群妖围舞》,随后的《马侬.莱斯科》、《波西米亚人》、《蝴蝶夫人》、《图兰朵》等等20世纪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及其歌剧《蝴蝶夫人》的简介与分析都成为一部又一部的经典流传至今。而以亚洲日本长崎为背景的《蝴蝶夫人》更是不朽中的经典。本文结合普契尼的歌剧创作特点以《蝴蝶夫人》为例进行了介绍与分析,能较为直观的了解把握普契尼的歌剧特点。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从中世纪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幕间剧、田园剧的发展,以及巴洛克时期大小调式的逐渐完善、声乐主调和声风格等方面叙述了意大利歌剧产生的一些因素,并以当时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几个城市为中心讲述歌剧早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6.
民族音乐是在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由各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通过长期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带有一定的地域风格和民族特色,对传播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歌剧的发展与西方歌剧息息相关,自西方歌剧引进以来,我国对于歌剧这一崭新的剧种引起了广泛重视,民族歌剧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均得到了传承及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音乐体系。民族歌剧涉及内容相对较多,尤其是与我国戏曲紧密相连。本文将对民族歌剧与戏曲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此促进民族歌剧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997.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威尔创作的"通俗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影响最深、流传最广最经典的压轴之作。它是由小仲马的同名小说《茶花女》为创作蓝本进行改编的,在世界歌剧史中占有很高的地位。小仲马曾经赞叹是威尔的歌剧《茶花女》让众人记住了这一个凄美的故事,也记住了《茶花女》。笔者主要从歌剧《茶花女》的创作历程、创作背景以及主要剧情出发,对歌剧《茶花女》的悲剧艺术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998.
语气词"着、个、则个、些"产生于近代汉语,明清时期逐渐趋于衰微并最终消失.通过研究《西洋记》中的语气词"着、个、则个、些",分别简述其历史来源并描写其使用情况.其语气意义:"着"在祈使句末是表达自身意愿,并促请对方考虑或执行,在陈述句末表示情况的变化或行为的实现;"个"单独用作语气词极少有人提到,"个(则个)"在祈使句末意义与"着"相当,在陈述句末和句中停顿处,语气意义是申明事实存在,略带夸张."些"尚处在语法化过程中,未最终虚化为语气词.  相似文献   
999.
歌剧《原野》的音乐创作否定了我国歌剧界的两种对立观念 ,即“全盘西化”和“国粹化” ,并提出歌剧创作要“化中西为多元”的新观念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浅谈歌剧音乐中的美感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剧有着最丰富的音乐形式。歌剧艺术的审美是视听互补、综合体验、内外把握的,以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为载体,可以展现音乐艺术的魅力,达到音乐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