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章红 《新读写》2010,(9):20-20
《忆西风》是张爱玲获得台湾地区文学特别成就奖的得奖感言。一篇3000来字的小文,看得我又笑又叹,末了只有一句话好说:张爱玲就是张爱玲!  相似文献   
122.
周思源 《考试周刊》2009,(10):29-30
赛珍珠的作品在文学界对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赛珍珠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沟通东西文明的人桥”。但其小说处女作《东风.西风》却将处于东方世界的中国他者化,不经意间将中国的落后放大于西方受众的视域中,而对于中国传统的精华却绝少提及,这对于塑造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生活全景而言是有失公允的。本文分析了赛珍珠在该小说中的“西风化”立场,以期为中国精神的合理之处正名。  相似文献   
123.
高考考场已经盛行“套话作文”!基本特点是套用现成材料,虚隋假意为文,表述浅表单一,结构模式固定。2007年浙江省一位考生的高考作文《昨夜西风凋碧树》是对2004年重庆一位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独上高楼》的套改和抄袭。比如下面写李白的片段:  相似文献   
124.
谢泱 《收藏》2012,(3):34-35
水绘园为清代名园,在江苏如皋,是清初冒辟疆的园第。冒氏入清后即隐居不出,改号为巢民,意为两足不踏清人之土。巢民藉此以避朝廷的耳目、尘世的喧嚣,并于此暗中联络仁人志士,以图反清复明。时光淘洗,世殊事异,在今日世人眼中,水绘园引发人们兴趣的乃是其间悬系着300多年前一对才子佳人凄婉的爱情故事。随着时光的流逝,江山易主的家国之  相似文献   
125.
西风颂》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 ,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 ,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 ,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不羁的精灵”。同时西风对新生事物起了保护和促进作用 ,是“破坏者兼保护者”。诗人愿意做一把预言的号角 ,告知人们 :如果冬天已经来了 ,呵 ,西风 ,春天还会遥远吗 ?这有名的诗句一百多年来鼓舞了无数革命者。《西风颂》全诗气势豪放 ,想象奇丽 ,意境雄浑 ,思想深沉 ,感情强烈 ,在艺术上达到辉煌的境界。本文尝试从诗歌《西风颂》的立意、想象、韵律、设色、抒情五个方面探讨该诗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6.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风颂》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存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  相似文献   
127.
年华的流浪里,风铃在我遗忘的时光里晃动,那清脆的声音牵引着我去看一眼,那个我无法丢弃的地方。一西风摇曳着一连串的寂寞,我的家乡远远地在西风尽头遥望着我,我是她放飞了的风筝。虽然我能自由地游走在天空里,  相似文献   
128.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清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为  相似文献   
129.
《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 《鸡西大学学报》2008,8(3):138-140
试图系统梳理《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情况,分析《西风颂》在中国广受欢迎的主客观原因,考察其对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0.
对雪莱《西风颂》中的西风表象的诗意接受说明,表象是诗意美的本源。读者解读《西风颂》的过程,是一个多维的、发散性的表象知觉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掘诗的意耕潜能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可能终 结。这也许是经典诗作永久魅力的本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