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篇
科学研究   12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周卿 《文教资料》2008,(29):28-29
<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它含有丰富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优美、形象、热烈.在诗中,雪莱歌颂了强劲的西风,表达了他想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52.
《人民文学》的岁末作别,有奉君橄榄之美。如11期曹征路的《真相》(中篇)、须一瓜《西风的话》(中篇)、12期滕肖澜的《你来我往》(中篇)虽难言惊艳,可禁咀耐嚼,让人回味生津。  相似文献   
53.
衡方方 《考试周刊》2011,(46):34-35
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界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它的核心思想是切近、自然、对等。本文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西风颂》几种译本。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翻译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译者不可能实现完全的对等,而只能是最大限度地接近。译者应当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实现更好的翻译。  相似文献   
54.
拥抱春天     
《垂钓》2013,(3):1-1
英国诗人雪莱在他的名诗《西风颂》里写道: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远吗7这当然是一种诗人式的乐观与浪漫。对于心急火燎的钓鱼人来说,无论冬天如何短暂,春天的脚步总是姗姗来迟的,何况,是置身冰天雪地的北方?  相似文献   
55.
一、进行文化教育的现实意义(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差异是多方面的,如,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暑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英国的夏季正是温馨宜人的季节,常与“可爱”、“温和”、“美好”相连。英语中的亲属称谓词比汉语少得多,一个cousin涵盖了“堂/表兄弟、堂/表姐妹”等几种关系;而“农民”这个词在汉语里是统一的概念(泛指“农业劳动者”),英语中却以其经济状况、文化教育的不同,分别用farmer和peasant来表示。上述词汇指代范畴上的差别,表现了中西方民族在人际关系上不同的传统观念和社会风俗。中西文化的差异还有很多,如熟人、朋友间见面打招呼时的差异;人们接受礼物时表达自己态度的差异;运用体态语的差异等。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56.
朱耀先等学者在英汉对比中将英国的东风、西风和中国的东风、西风的文化内涵对立起来,认为英国的西风相当于中国的东风,英国的东风相当于中国的西风。而在论述这一观点时,又引出雪莱的《西风颂》为证。此种论说是不妥的。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一年四季各种风都会刮,只是某个季节某种风占主导而已;虽然两国地理位置有很多相对之处,但英国的西风不同于中国的东风.其东风也不同于中国的西风;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歌颂的不是英国的西风,而是意大利的西风,这里的西风也不像一些人所说的是指温暖和煦的春风,而是狂暴的秋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东风代指春风,西风代指秋风,可将东风译作英语的spring wind vernal wind。也可将西风译作autumn wind。  相似文献   
57.
地理事象的形成总是囿于特定的空间地域环境,受环境中诸种因素的综合利用和影响而别具特色。本文从纬度位置、西风、地形、洋流、大陆轮廓等方面对欧洲西半部这一特定地域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8.
郝悦  麻敏  郭萌 《中国研究生》2016,(4):23-25,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杨德友教授,多年来从事翻译工作,正是经历了如王国维所言的翻译"三味境",他才得以收获翻译事业的累累硕果。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相似文献   
59.
张琦 《课外阅读》2013,(5):16-17
<正>民国二十八年,张爱玲第一次参加征文。那时的张爱玲不过是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满腹才情呼之欲出。因为看到了《西风》杂志的征稿启事,她便跃跃欲试地写了一篇《我的天才梦》去应征。虽然迫于字数所限,文章被删删减减压缩到了五百字,可是依然字字珠玑,词句之间游走着璀璨烟霞。后来《西风》杂志通知张爱玲说她获了首奖,这让张爱玲无比欣喜,"就好像买彩票中了头奖一样"。可是等到正式的获奖名单公布时,第一名却另有其人,而张爱玲的名字,被排在了名单的末尾。获  相似文献   
60.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译文】枯藤缠绕的老树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旁潺潺的流水映出几户人家,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孤独的瘦马。夕阳已经朝西落下,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天涯。【写作背景】马致远(1250-1321),大都(今北京)人。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同称"元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