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25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5503篇
科学研究   1444篇
各国文化   54篇
体育   460篇
综合类   268篇
文化理论   55篇
信息传播   3951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47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5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936篇
  2013年   727篇
  2012年   940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884篇
  2009年   856篇
  2008年   1026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637篇
  2005年   528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341篇
  2002年   233篇
  2001年   186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讨论了信息可视化交互和视觉设计。结合Aquabrowser Library,阐述了信息可视化在图书馆OPAC中应用的意义,讨论了书目信息检索与信息可视化技术融合需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2.
传媒名家     
夏鼎铭,1931年出生,江苏南京人,教授。195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留校任教四十余年。讲授过新闻采访与写作基础知识及专业报道研究方面的课程,发表的相应论文有:  相似文献   
83.
在新闻写作中,人物通讯写作举足轻重。写好人物,必须走出五个误区:一、故事忌面面俱到。写作者应忍痛割爱,把非主要细节用简单的叙述或直接删除的方式妥善解决。抓住几个关键故事,打破砂锅"写"到底,精雕细刻,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同与人物面对面,睹其神情、闻其倾诉。  相似文献   
84.
近年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来自以互联网、数字娱乐和移动通讯为标志的"新媒体"的挑战和威胁."如何应对新媒体的竞争?"已经成为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不可避免的艰巨任务之一.有人预言:中国传媒业的"融媒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85.
就像米克·巴尔说的:"事件无论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觉’范围内描述出来。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真实,还是虚构的事件。"  相似文献   
86.
《工人日报》6月3日头版头条用醒目的粗体标题,登载了新华社记者张严平、刘大江、张丽娜合写的通讯:《献给汶川:明天,太阳照常升起》。这是一篇描述普通劳动者在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英勇不屈、舍己为人、感染力极强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87.
佘兰 《新闻三昧》2008,(5):36-38
笔者发表在峰峰矿工报上的通讯《李玉环和她的学生》曾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是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一个是全国煤炭系统好新闻一等奖。  相似文献   
88.
人物通讯作为企业报重要内容之一,承担着激励先进、鞭策落后,弘扬企业新风正气的重要作用。善用短小精悍的短篇通讯来反映企业内先进人物,迎合读者求新、求快、求活的心理需求。用800字以内的篇幅写活、写像、写好一个先进人物相当难,它是一个“浓缩的艺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89.
如果说内容是一张报纸的内在品质,那么版面就是报纸的相貌.版面有自己的表现符号,甚至字体、字号都起着决定性影响.通常报纸忽略了这些因素,认为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东西,但恰恰是这些细节,从各个角度给读者传达着一份报纸的品质.版面设计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的罗列,如果把一期报纸比作一个产品,那么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这件产品的最终品质,而视觉设计,应该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相似文献   
90.
高度与深度     
与一位同事说起军报去年几篇印象较深的人物通讯,其中包括《敬礼,“蓝线”中国营》、《好兵高明》、《党啊,我想对你说》等,我们共同的看法是,这几篇通讯均好在主题。我的评价是有思想高度,他却说有思想深度。到底是高度还是深度,抑或二者有什么关系?这便引起了本文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