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教育   13543篇
科学研究   697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232篇
综合类   476篇
文化理论   54篇
信息传播   872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43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71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388篇
  2015年   729篇
  2014年   1572篇
  2013年   1168篇
  2012年   1399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170篇
  2009年   1062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838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536篇
  2004年   446篇
  2003年   428篇
  2002年   310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论语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感是对言语对象的感知和理解。它既是主体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包含主体的情感态度。知识、经验、环境以及某些物理特性都会对语感的效应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学生的理解是数学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调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数学思想与方法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性,强调数学教学要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但深入中小学课堂发现,目前很多教师的教学还存在机械传授、忽视学生理解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为教学主题,采用行动教育模式,在浙江省绍兴市某中学开展了教学实验。该教学实验真正实现了教师启发下的学生理解。  相似文献   
53.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但少数青年学生的思政素养与国家发展需求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立足于高校专业课程中有关"课程思政"的建设情况,阐述了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价值,剖析了造成当前思政课程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从完善相关配套机制,改良教材体系,以及提高教师队伍思政素养三方面入手,试图为"课程思政"的实施行动路向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54.
仅依据用意的间接与否来定性言语行为是否间接并不充分,综合考虑命题和用意的直接与间接性会对言语行为有更清楚认识:只有话语的用意和命题内容都是直接的才是直接言语行为,而话语的用意和命题内容中有任一项为间接即是间接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直接命题内容需要通过对话语词汇信息的本义和转义充实获得,本义充实包括补足话语的主词或谓词、明确所指、明确所属关系等六种手段,转义充实包括对有近似性、比喻和夸张等方面用法的语义扩展;言语行为的间接命题内容需要在会话中对话语进行强化性和删除性推理获得。  相似文献   
55.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1):92-96
《反映的实践者——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一书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即"专业工作者如何在行动中思考"和"为什么说专业工作者是在行动中思考的",本文围绕这两个问题对该书展开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56.
秉持“结构—行动”,是拓展多元共治的现实需要,也是探寻大学治理新视角的有益尝试。把握大学治理的“结构—行动”二重属性,就是要从时空坐标把握大学治理,让大学职能成为构建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参考;从配置性资源和权威性资源相结合把握大学治理,让大学治理行动在制度信任、人际信任与学术导向相契合中变得可预见;从结构和行动良性互动把握大学治理,让组织与个人在结构形成和变迁中发挥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7.
孙静芳 《英语广场》2022,(31):64-67
本文探讨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思政词汇习得现状以及推进思政词汇习得的深度学习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英语思政词汇十分欠缺,习得方法浅表化,主动习得的动机比较薄弱。教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经过一个学期的两轮行动研究引导,学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知识迁移能力、批判思维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的英语思政词汇深度学习意识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8.
2020年的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大大加快了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随着“十四五”建设的开局,教育部发文推动“教育新基建”建设,高教司则启动了“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建设”就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厘清“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概念内涵,明确其在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数字新基建对知识生产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历史上的教育“基础设施”与教材形态的变革、数字媒介环境下教材形态变革的典型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是推动人类文明跃迁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历史上教育“新基建”的变革,使教材形式发生了从吟诵史诗、手工抄本到印刷教科书的变革。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工智能研究者一直致力于创建一套知识生产的“数字‘新工具’”,知识图谱就是目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一种知识表达和处理工具。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从内容表征、知识组织方式、教学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的描述性定义。文章最后指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型教材,是培养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新型人才、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一项基础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59.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结构—过程”分析视角,对教师教学行动的分析发现,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目的、手段、理念、条件和过程等五方面的逻辑冲突:教育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应用则追求对认识对象的信息化处理;教育实践以身体在场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则依靠硬件与软件,通过虚拟分身发挥作用;教育实践体现着工业文明的“以教为主”的理念,封闭的教室是其开展的条件,而信息技术内嵌着自由、开放与共享的信息文明理念,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为运行条件;教育实践过程因教师行动的差异充满个性化,而信息技术应用则体现了建立在既定物理规律和数理逻辑上的形式化。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的逻辑冲突,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低效。调适这些逻辑冲突,需要抓住学生发展这个逻辑契合点,以学生的生命充盈为鹄的,变革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60.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教育强国,以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有助于提高教育系统韧性、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教育生态。然而,当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界主要集中于对其理念与价值的探讨。如何让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理念真正推进转型实践,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构建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与成熟度模型是连通理念与实践的关键桥梁。在充分借鉴和分析产业与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框架的共性和特性基础上,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应由价值层、应用层、主体层和支撑层四层架构构成,教育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应包括数字战略规划、智慧教学与评价、支持与服务、数字人才与文化、组织与生态、数字基础设施6个核心维度,涉及认知、起步、进阶、优化和成熟5个等级。该教育数字化转型框架及其成熟度模型具有相对统一的框架,有助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教育组织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系统设计和规划差异性的数字化转型行动路线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