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9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教育   28553篇
科学研究   1693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834篇
综合类   1168篇
文化理论   111篇
信息传播   1444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823篇
  2021年   721篇
  2020年   677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306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878篇
  2015年   1416篇
  2014年   3488篇
  2013年   2220篇
  2012年   2614篇
  2011年   2672篇
  2010年   2411篇
  2009年   2363篇
  2008年   2605篇
  2007年   1899篇
  2006年   1517篇
  2005年   1289篇
  2004年   934篇
  2003年   903篇
  2002年   668篇
  2001年   538篇
  2000年   370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从互文性角度对连贯现象进行重新审视,一方面,展示出了互文性与连贯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更揭示了语篇连贯的实质,即语篇的连贯是与当前语篇相关的主客体在语篇交际中的认知整合性连贯,是超出单个语篇范围、诸因素间的理据性关系。连贯的互文分析法,能给研究语篇连贯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92.
教学片断1.求1个方格的周长。师:(出示边长为1厘米的方格图)这是一个方格图,每个方格的边长是多少?师:(在方格图中突出一个正方形的方格)在这个方格图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生1:我是一条边一条边数的。一共是4厘米。  相似文献   
993.
要想让学生学好拼音,首要任务是正确拼读其音,准确识记其形。笔者在教学中创编了一套“拼音手操”和一套“摆拼音图”。这两种用“手”教学拼音的方法行之高效,因为它寓教于玩,寓教于乐,同时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现用图片加文字的方式介绍给广大教师。  相似文献   
994.
认知冲突是指人的原有概念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心理的不平衡,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解决这种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而著名  相似文献   
995.
语言交际以认知为基础,语用失误的原因可以从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语用失误与语言使用的认知语境的假设、交际双方之间的明示和推理过程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有关。本文从认知语境、明示-推理模式以及理想化认知模式等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对语用失误的成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96.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非常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影响外语学习的动机因素,探讨认知的动机理论给外语学习带来的启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97.
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运用认知隐喻理论对英语中天气词汇进行分析,发现英语天气词汇在隐喻中,通过词性的转化,把抽象的、笼统的、概念性的行为转变为清晰的、具体的、立体化的意象,同时把所属不同领域,不同范畴中的意义进行链接,使其语义得以泛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998.
词语的一词多义是引起词汇歧义的内因,语境不定是形成词汇歧义的外因。要真正消除词汇歧义,必须有效地调动认知语境。在认知语境里消解词汇歧义有词义层次网络、激活—抑制、词义通达、特征比较等多种认知模式,各认知模式或单独作用,或协同作用影响人们对词汇歧义的认知。  相似文献   
999.
外语学者刘正光关于语言非范畴化理论的研究是语言学领域一项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的学术成就,为认知语言学作出了很大贡献。语言非范畴化不只是语法化的非范畴化,而是范畴化理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人类对自然认知的一个过程,是一个知识类型以及知识概念的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呈示""动作指导"等行为,而"提问"则相对较少,即使是提问,大多也是"好不好、行不行、能不能"之类的封闭式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忽视了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也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思考,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