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42篇
科学研究   7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4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96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一、开展《三字经》故事会,激起诵读兴趣《三字经》是一部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于一体、既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儿童启蒙读本,其内容体现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道德人文主义精神。早在入小学前,大部分学生已在家长的指导下接触了《三字经》,但对其中的故事却知之甚少,于是开展《三字  相似文献   
152.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在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的一间大教室里,一个声音抑扬顿挫地诵读着《诗经》里的句子.诵读者是一位穿长衫、戴眼镜的年轻人:学生们被他的语音和神情所感染,不禁唏嘘。  相似文献   
153.
154.
王琛 《小学生》2013,(5):40-40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素质全面的人才。不论在任何领域,都要求人们不仅要有全新而深刻的思想见解,还要能够用语言予以准确、恰当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作贡献,还要用语言与人沟通交流,并去感染人、说服人。这是现代创造型人才必备的素质,也是待人接物以至于竞争生存的基本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要从孩子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和性格,为其一生打下坚定的基础,这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教师的职责所在。《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  相似文献   
155.
去年起,我在任教的初中班级中推行了古诗文诵读。学生们普遍喜欢这项内容,在吟诵、理解方面都有了进步,效果证明是较好的。一、从迎合中学生的兴趣点开始对于古文知识相对欠缺、又处于考试压力之下的中学生来说,古典诗文往往显得枯涩深奥,难以接近,所以,在起初进行古诗文诵读时,找出学生们的兴趣与某些古诗文内容  相似文献   
156.
岳宝定 《甘肃教育》2011,(22):79-79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很重要,缺一不可。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精读领悟阶段帮助学生深入感知文章的妙处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表达阶段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得到整合和深化,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7.
李玉 《学语文》2012,(3):18-19
大家知道,鉴赏与阅读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对诗歌的每一个内容的把握、理解无不以诵读作为基础,"诵读"是进入诗词意境的人口,是打开体悟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是理解诗词内容主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8.
英国的“英文诵读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正>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和谐、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则给师生、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带来障碍。作为课堂组织者——教师自身要把自己作为普通一员置身于学生之中,与学生和平共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心灵上会更相通。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  相似文献   
160.
如今,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流行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少学生不但在文化素养方面出现严重"营养不良",而且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浮躁、自私、好逸恶劳等不良心态。教育本应像阳光一样照亮学生的心灵,但实际上,因受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