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章从不同层面穷尽性地分析了《论衡》中的平列式选择问句,指出了东汉时代选择问句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2.
陈永生的《档案学论衡》可谓是档案学论著中的一朵奇葩,他能从众人普遍关注的视野中独辟蹊径,将视线对准了一些看似已经约定俗成的基本问题,但又从中挖掘出新意,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整本书思辨、分析居多,洋洋洒洒几万字充溢着作者的沉潜深思和有见地的思想火花,让我不禁暗自钦佩,合上书时仍很激动,他那些睿智的思想能和你产生共鸣,感同身受,真正让读者有了一种读书的享受和快乐。  相似文献   
23.
王充(公元27~96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时坚持批判神学,是一位唯物主义传播思想家。《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记载他的生平如下:  相似文献   
24.
王充以“疚虚妄”的战斗精神批判汉代儒生们主张的“天人感应”、“谶纬迷信”,并且权衡是非、确立标准。《论衡》集中反映了东汉初年儒生们的学风,对于认识当时的思想帮助很大。王充在《论衡》中将个人遭遇归于“命”,没有触碰到东汉初年豪强政治的实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5.
庞石帚先生是20世纪前半叶蜀中著名学者。论著宏精,而诗名尤高。所作《国故论衡疏证》为当时蜀中各大学重要教材,影响深远。本文着重介绍了《国故论衡疏证》的成书过程以及它的突出特点,这就是:鸿博、精审、打通。  相似文献   
26.
处在东汉时代的王充已经初步意识到经史中这种夸张的手法是要打到褒善惩恶的目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在这里也没有进行绝对的否定和批评,而是承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方面基于汉朝以来整个社会对儒学经典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源于他对文学规律发展的朦胧感触。  相似文献   
27.
曹之 《出版史料》2010,(4):79-81
雕版印刷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东汉说”有两个立论支柱:一是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一语;一是东汉王充撰《论衡》中的“人争刻写”一语。关于“刊章捕俭”一语,我在《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已有专节论述。本文单就“人争刻写”之释义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28.
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首次提出"知为力"的论点,并倡导"博通能用"对治国治学的重要性。王充教育思想的求实精神,对我国当代发展教育事业仍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9.
司马迁写《史记》用了 1 5个春秋。班固写《汉书》花了 2 0年心血。王充写《论衡》费了 30多年精力。许慎写《说文解字》花了 2 2年。司马光写《资治通鉴》花了 1 9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 2 7年。徐宏祖写《徐霞客游记》花了 30年精力。宋应星写《天工开物》用了 2 0年时间。顾炎武写《日知录》花了 30年。名著心血知多少  相似文献   
30.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最早为“东汉说”,但由于对作为直接证据的“刊章捕俭”理解存有歧异,因而未能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东汉王充《论衡·须颂篇》有“人争刻写”之语,可作为更有力的证据。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