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篇
教育   7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秦玉 《兰台世界》2014,(12):154-155
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首次提出"知为力"的论点,并倡导"博通能用"对治国治学的重要性。王充教育思想的求实精神,对我国当代发展教育事业仍然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2.
王充,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论衡》是其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著作。王充在《论衡》中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对充斥泛滥于当时的世俗迷信以及谶纬神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同时,他还关注民生,关注人才,强调推行惠民之政。  相似文献   
73.
主题书评     
1905年2月,《国粹学报》在上海创刊,其发刊词云:"刊发报章,用存国学,月出一编,颜曰国粹……钩元提要,括垢磨光,以求学术会通之旨,使东土光明,广照大千,神州旧学,不远而复。"可知"国粹"之义乃指"国学"之菁华,而非等同于"国学"。1910年章太炎将其在日讲学稿编成《国故论衡》刻印出版,并在其参与编辑的《教育今语杂志》上自登广告云:  相似文献   
74.
论衡》的文献价值具体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王充在《论衡·自纪篇》记载了自己的家世、生平和思想情况,为进一步研究王充的生平和思想提供了重要史料;二是王充在驳斥当时社会风气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两汉时期的社会文化状况,为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思想状况提供了重要史料;三是王充在论辩中为增强说服力而引用儒家经典著作及《史记》,为研究儒家经典及《史记》提供了文献资料;四是《论衡》中的词汇与东汉佛典词汇有相同之处,可为校勘佛典词汇提供参考文献材料。  相似文献   
75.
为编张宗祥先生年谱,前往浙江省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善本部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下,看到了先生亲笔过录的一批稿本,也得到不少资料。同时也看到由先生校注的《校注论衡》三十卷附录一卷。今据序言,述其成书大概。  相似文献   
76.
缀合敦煌文献中的6个卷子,可以完整展现《佛法东流传》的原貌。从内容来看,《佛法东流传》与智昇《续集古今佛道论衡》基本吻合;但从文章内部透露的相关信息推断,两书不可能出自智昇之手,而很可能源自释法琳《释老宗源》。《释老宗源》因收录了《汉法本内传》被“禁断”传播。智昇以续补《集古今佛道论衡》的名义,将《释老宗源》中的佛教部分辑录出,以《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之名顺利入藏。至于敦煌本《佛法东流传》,早在《续集古今佛道论衡》成书之前就以单本形式流传于世了。  相似文献   
77.
黄晖等人指出王充、王莽均有孙、王二姓,且同出魏郡元城,乃是同族,然细考《汉书·元后传》《论衡·自纪篇》之记载,详玩汉人传记的通行文法,此说难以成立。诸般史迹表明,王充、王莽分属两个平行发展的独立家族,绝非同宗。王莽的宗姓在东汉一朝备受猜忌,王充对王莽之行事素无好感,《论衡·自纪篇》交待"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仅是陈述事实,并无攀附王莽之意。  相似文献   
78.
论衡》训诂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主要体现为:《论衡》正文训诂资料的训诂目的与随文作注式训诂不同;《论衡》正文训诂是为阐明作者的观点或批驳他人的观点服务的,词语训释系列集中体现了这一目的;《论衡》中的训诂不包括校勘文字、指明用字现象等内容,对俗语词及一般词语的解释所占比例最高,这不同于一般随文注释的训诂书;训诂方法以又训为主,很少用声训,不用形训,是由其训诂目的决定的;训诂术语数量多,一般名异实异,也存在名异实同的现象,训诂体式不拘一格,这是其训诂术语、训诂体式上的特点;《论衡》经行将意义相近、相关、相反、相对的词语对举,构成训释系列,体现了王充的系统观。  相似文献   
79.
沈莹莹 《中国文化》2009,(1):120-124,125-128
关于人性之善恶,从春秋战国开始就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东汉学者王充在《论衡.本性篇》中对他之前学者的观点作了列举与总结。  相似文献   
80.
聂卫平 《围棋天地》2007,(19):53-61
所谓本手,说的是那些也许效率不是最高,但可控性更强的棋。 浪费一着棋,是盘上过错之最。[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