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10篇
教育   1532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6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蔚  赵春阳 《文教资料》2011,(14):28-29
指环这一意象在西方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文人墨客通常使用指环表达与爱与责任、忠诚与背叛等的主题作品。本文以莎士比亚著名喜剧作品《威尼斯商人》中指环的意象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指环的起源和象征意义使读者深入了解其内涵,进而从文中夏洛克和鲍西娅的指环及其故事入手,分析指环在塑造人物形象、深化主题和发展情节等方面的所起到的作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2.
作为深受俄国剧作家契诃夫影响的美国剧作家,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欲望号街车》里表达了与契诃夫的名剧《樱桃园》极为相似的创作主题。然而,两位剧作家各自生活经历的不同,以及各自审美观念的不同,造成了这两部主题相近的戏剧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威廉斯的悲剧性审美观照和契诃夫戏剧性的审美心态赋予了这两部主题近似的戏剧以相异的戏剧冲突处理方式,形成了两部戏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也体现了契诃夫与威廉斯两位剧作家不同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43.
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以讽刺的笔法试图惊醒当时那些正"做着好梦的青年",鲁迅对他们不仅有嘲弄更有深切的同情。本文从叙事学的叙事空间不与第三人称内聚焦叙述两方面,探讨《幸福的家庭》深沉的讽刺艺术。  相似文献   
44.
英国喜剧泰斗罗温·艾金森,在英国据说拥有1850万观众。在其它语系地区他也是赫赫有名。他幽默内敛、充满好奇和对生活充满情趣,已经冲破语言障碍,有望使他成为继卓别林之后又一位世界级的幽默大师。他创造了一种英国式的无厘头。一般人的喜剧都要笑中  相似文献   
45.
脑筋急转弯是一种思维游戏,也是一种语言游戏。它是指以语言为载体,以问答为形式,通过对语音、语义、语法、文字等材料的运用而产生的益智游戏。脑筋急转弯的回答往往能给  相似文献   
46.
初中语文教材保留篇目《孔乙己》,主人公孔乙己集各种矛盾于一身,是特殊环境造就的特殊人物,成为文学的典型形象。鲁迅用喜剧化的审美手法,剖析孔乙己思想性格、精神状态,让读者在笑声中认清科举制度的罪恶本质。孔乙己形象塑造手法,体现为三个美点:对立矛盾的统一美;神色变化的动态美;以喜写悲的反衬美。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讽刺的生命、讽刺的高度、讽刺的方法三个方面,就真实、典型、自描等具体事例,对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讽刺的运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8.
文章通过中外喜剧理论对比,探讨了喜剧、喜剧意识及狂欢化,指出在当今多元的文化语境下,喜剧的核心是喜剧意识,喜剧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狂欢化,狂欢要做到自由与约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49.
在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中,阜阳市教育局颁布了《阜阳市中小学教师十不准》。这一举措,受到了绝大多数学生、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欢迎。但有的教师却认为:“十不准”中的诸多条款束缚了教师管理学生的手脚。如不准讽刺、挖苦、体罚、侮辱学生或学生家长;不准公开排列学生成绩名次及按成绩排座次。有这种认识的教师.没有从更新教育观念的角度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50.
钱钟书的《围城》运用了大量的“讽刺的比喻”(或称为“讽刺性比喻”)。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贬低性”、“双向性”等特征,其中多与女性有关。《围城》中的比喻和讽刺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典范,这种“讽刺的比喻”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在女性观上的某些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