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865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59篇
综合类   111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91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了解案件一定程度上的客观真实情况并有相应能力出庭作证的证人出庭作证系其本人向人民法院应尽之义务,而人民法院亦不应当令证人因出庭支持司法机关工作而蒙受个人损失。尽管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在新添加的第74条中已经明文规定了证人出庭费用最终由败诉一方负担,并初示此类费用的支付路径,但本条规定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与不适性。事实上,首先明确证人作证所涉及费用的范畴及相应量化标准,其次由人民法院在充分审查证人出庭作证的相关费用的合法性、合理性的情况下统一预先支付该笔费用,最终将此部分费用划入相关诉讼费用中并明确由哪方当事人承担较为合理,此路径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2.
作家余华是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他的作品《活着》以极其冷静简洁的笔调为我们展现了纨绔子弟福贵的人生悲剧以及由时代造成的福贵一家人的悲惨命运。作品反映了中国旧社会最底层民众的生存现实,展现了在社会造成的苦难面前,人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流露出生命至上的医者情怀和尊重生命的仁爱精神。这些都根源于余华童年的生长环境以及青年时期的从医经历,医者的职责对他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作品体现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  相似文献   
123.
刑讯逼供是对法律尊严的玷污,使广大人民群众对司法系统的程序公正性产生严重的怀疑.之所以在现今的司法实践中刑讯逼供行为仍然存在,是由于我国相关立法存在一定的缺陷、检察机关对刑讯逼供行为查处机制不够完善、司法工作人员个人利益使然以及社会对公共利益的偏面追求等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刑讯逼供不久将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124.
恐怖活动犯罪是极具社会危害性的一类犯罪,目前我国已进入暴力恐怖活动的高发期。我国刑事法对恐怖活动犯罪已有一定的关注,但现有规定还存在着有待完善之处。长远来看,我国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恐法,并且应当在遵循法治原则、比例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目前刑事证人出庭率较低。根据学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近几年在不同法院对刑事证人出庭问题的调研和考察情况,可知当前刑事审判实践中该问题仍然较为突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需要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中对证人出庭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逐步形成体系化的传闻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26.
《梵天尺度论》是古代印度重要的绘画理论,其中阐述的人体造像美学原则成为印度造像艺术的金科玉律。《梵天尺度论》认为绘画起源于天启神授,人体绘画美学强调尺度和比例关系,绘画物象的造型采取感物取真的方式,超越简单的自然模仿,这些美学思想源于印度文化,千百年深刻影响印度造像艺术。  相似文献   
127.
在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可见,证据在民事诉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任何案件的审判都必须以证据审查为基础。近年来,我国民事立法和司法对民事证人制度不够重视,致使民事案件审理实践中证人不愿意出庭作证、作伪证以及证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准确评判当前我国民事证人制度的现状与缺陷,构建完善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事证人制度体系很有必要,也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28.
"法治中国"建设的前提必然离不开公民法治精神的支撑.法治精神包括宪法法律至上、追求公平正义、尊重保障人权、约束公权力、司法职权独立及自由平等和谐六项基本内容[1].公民法治精神能否成功培育在于社会法律宣传及普及的力度与广度及对公权力的监督等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法制新闻的"环境监测", "社会协调"及"宣传教育"功能契合了培养公民法治精神的手段要求.法制新闻促进了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法制新闻能够促进国家的法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第二,法制新闻通过对执法和司法过程的监督,达到约束公共权力的目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正能量的增长,同时也有助于实现司法独立;第三,通过舆论的力量对弱势群体进行援助,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权保障;第四,通过大量案例报道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法律至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9.
在传统刑罚理论研究中,报应刑论在技术和价值层面存在一系列理论障碍,目的刑论则在罪刑均衡和社会公平等问题上有失偏颇。因此,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折中说由于没有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报应刑和目的刑进行有效整合,也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前二者的缺陷。从人权保障的高度重新界定刑罚的正当化根据,主张以保障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是刑罚权正当化的根据,刑法不得已原则是践行人权保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0.
在一个"娱乐至上"的年代,我们总是不由自主且乐不思蜀地沉醉其间,一年一度的愚人节就是最好的佐证。互相的愚弄都只为了快乐自己,这或许是成人世界的不二法则,谜底揭晓的那一刻,彼此心照不宣,哈哈一乐,也就如过眼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